工厂搬新址 周边不建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50 南方都市报

  工厂搬新址 周边不建房

  市经贸委透露,有关方案正在制订以避免新房包围旧厂

  广州这半年

  开栏语

  去年底,广州市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更为明确的发展思路:既要经济发展,更要白云蓝天;既要追逐财富,更要厚民强生;既要胸襟开放,更要拒绝暴力、维护平安。那么,这半年多来,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究竟有哪些变化?上周,几大部门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了广州上半年发展情况,即日起,本报推出连续报道“广州这半年”,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广州这半年。开篇,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身边的环境。

  “广州的蓝天白云确实是多起来了!”家住越秀区的林小姐不禁感叹,以前最怕灰霾天气,整个羊城都是雾蒙蒙的,空气里充满灰尘的味道,让喜爱户外运动的她不敢出门。“可是现在只要雨过天晴,可以连着几天看到蓝蓝的天,大朵的白云,很难得。”

  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4天,占总天数91.5%,比2003年提高5.5个百分点。今年前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6天(占总天数的91.7%),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都达到二级标准。

  来自气象部门的统计则显示,2006年广州市区灰霾日123天,自2004年(142天)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明显下降。

  终结 百年老厂被关

  先后七次整改无效,印染厂曾宣称“要我不排污,只能让我死”

  如果说蓝天白云只是愉悦了林小姐的眼睛的话,对于家住荔湾区彩虹桥旁的李女士来说,现在终于可以让她松口气的是,每天出门可以放心地深呼吸了。李女士的家就在司马涌旁边,这条在父辈记忆中是“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小河,近年来却“惨不忍睹”。“涌水变得五颜六色,臭气熏天”,李女士说,祖辈享受的临河而居的优点统统消失,而罪魁祸首就是不远处的广州恒丰染整有限公司。

  这家老牌国企一直是周边居民的一块心病。去年,本报记者亦曾多次探访。这家公司承认是自己污染了司马涌,但又称该厂属国有企业,近年经济效益不好。如果要根治该厂的污染,“除非提请市政府将我们停产”。“要我不排污,只能让我死!”这样的表态让李女士很不安:不知道这到底是该厂发自内心的无奈,还是一种试探与挑战?毕竟,广州市环保部门已经先后七次对其作出整改要求,都依然如故。

  但是,李女士很快看到了政府的决心,这家有170年历史的老厂终于被关了。如今,门前的涌水有了明显好转,“种了些花花草草,街坊们偶尔也愿意到这里散散步了”。今年7月,李女士还报名参加了珠江游。她说,印染厂的搬迁,让她看到了广州环境治理的希望,“只要政府铁腕,环境怎么能治不好?”

  从2006年起,广州全力推进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计划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在2015年前分两批迁出市区,优化城区环境。目前,“退二”范围的企业已有24家停产(其中两家关闭),9家搬迁。

  创新 “珠啤模式”获益

  把节能产业化,作为一项投资计算收益率

  其实,政府铁腕只是环境治理的手段之一,科技文明总是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模式与思路。记者在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节能减排在这里并非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投资,一个项目投资多少,它从中能获益多少,都算得清清楚楚,几年回本可以赚多少钱,这就把减排从企业的额外支出变成了企业的一种投资。

  市经贸委副主任易鸣说,“对于珠啤,我们有个数字,它通过节能减排,十五期间,每年节约煤4万多吨。”也有的是通过技术创新节能,比如有些企业用乳化胶浆代替石油。第一个样板工程是广州溶剂厂,根据测算,用乳化胶浆代替重油以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到以前的1/6。

  “整个节能减排上,首先是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附加值高、能耗小的企业,同时淘汰落后的、能耗高的企业。这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准入上,在批准上限制,二是关闭、停产一些,还要在布局上集中发展。其次是技术改造,把节能减排作为一种投资,得到回报。”

  易鸣说:“我们有一个合同能源管理,就是你这个厂,我帮你节能投资,节能下来的成本一起分享,把节能产业化。有一家公司对100多家公司进行节能调研分析,推出一些项目,这些项目累计年节约电费1200万元。”

  降耗 紧盯150家企业

  环保专家指出,广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成效已经初显

  尽管广州的环境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但有环保专家指出,广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成效已经初显。“黑烟冒得少了、污水排得少了,空气、水质自然就会慢慢好起来。”

  按省政府与广州签订的责任书,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要求比2005年削减4.3%,排放总量控制在11万吨/年以内;二氧化硫排放要求削减43.1%,排放总量控制在8.5万吨/年以内。任务不可谓不艰巨。时间紧迫,两年后的广州又将递交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市环保局副局长吴乾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是73吨,化学需氧量为255吨。“今年上半年我们统计,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4.6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5.30万吨,低于年度指标计划的一半。”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广州市重点抓了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建材、轻纺等行业年耗标煤万吨以上的150家耗能企业实施监控和节能技改;至6月末,已与26家耗能大户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对109家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的审核,其中审核合格的有92家。1-6月,每度电创产值30元、创增加值8元,同比增长5.3%和4.6%。

  搬厂 企业将进园区

  周边不建住宅楼,小区包围厂房将不再出现

  有些企业如水泥厂,从市区搬到郊区,通过搬迁,一方面自己获得壮大,又还市区一片碧水蓝天。可是,由于广州发展太快,很多厂搬了以后,后来居民又在其旁边慢慢建起了房子,发展成居民区,然后就有居民投诉它污染,所以这些厂搬了以后又要搬。

  对此,易鸣透露,政府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发改委也在制订方案,以后搬厂都会进园区,旁边不会成为居民区,就不用再次搬迁了。

  ■数据上半年

  ●广州市万元GDP能耗为0.726吨,同比下降4%;

  ●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4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

  ●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0.93万吨,下降14.93%;

  ●化学需氧量同比减少0.03万吨,下降0.65%;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14.7个百分点。

  采写:本报记者 朱丰俊 王海军 方夷敏 实习生 郭高萍 通讯员 周方 陈伟秋

  图:

  气象部门统计,去年广州市区灰霾日自2004年以来连续两年明显下降。 本报记者 张志韬 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