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识俭 西关靓姐夺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9:51 南方都市报

  富而识俭 西关靓姐夺冠

  本报“悭钱家族”颁奖,得大奖的谢小夏当即用1000元奖金助贫

  悭钱家族

  物价飞涨背景下,谁能在保障生活水准的基础上,悭钱持家?前日上午,本报和南方电视台主办的社区论坛开进了大东街社区,本次论坛同时是历时两个月的悭钱家族颁奖礼。论坛邀请到本报“悭钱家族”栏目两个月以来报道过的多位悭钱高手,上台与现场街坊切磋悭钱经验。来自西关的三位街坊介绍的经验,让东山的街坊一片哗然,也有个别街坊不以为然。大东街党工委书记黄桂芳也与街坊一道,分享他的悭钱餐单。经过一个多小时论战,广州市政协委员、西关靓姐谢小夏获得了一等奖,但她一接过1000元的奖金,马上将奖金捐给大东街的特困残疾人尹润雄一家(本报7月25日报道《“走鬼”参与社区管理》的主角)。

  前天上午,本报“悭钱家族”报道过的几位街坊,与大东街的街坊们热议省钱持家之道,气氛热烈而融洽。

  芳姨:记账可以平衡消费

  “我记账记了30年!”首先发言的芳姨此话一出,台下街坊纷纷发出“哗”声。很多人都知道,账簿能反映每天的开销,有助于判断物价的升跌,更利于控制生活开支。但是,真正能坚持每天记账的人却不多。主持人在现场做了个随机调查,除了芳姨外,在场的其他观众都没有记账的习惯。

  芳姨每天早上出门只带51元,据她介绍,“这样很容易把每天的花销控制在50元以内”。而芳姨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记账。“不算不知道,记了账才吓一跳”。在食物方面每天花费约20元,交通费4、5元,还有灯油火蜡等等。“如果没算好账,生活就会过得‘蒙查查’”,她笑说。除此以外,在芳姨眼中记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可以多除少补”。她介绍到,例如7月份比6月份多用了100元,那么8月份的目标就是,比6月份少用100元;又例如7月份比6月份减少开支50元,那下个月花钱便可以宽裕些。“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平衡消费”,她说。街坊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陈叔:今朝摘去“孤寒帽”

  “我今天总算可以摘去‘孤寒’(方言:吝啬)的帽子了!”逢源华贵的陈栋材在街坊前非常自豪。“用手洗衣服比用洗衣机能省好多水。”陈叔的节水之道立刻引起一众街坊的纷纷相视点头。如今水费不便宜,陈叔觉得悭钱可从用手洗衣服开始。“我有一个既环保又方便的办法”,听他说得那么灵,街坊们都不由得竖起耳朵仔细听。陈叔家常年备有4只塑料桶,里面装的水从污浊到清澈,有着不同层次。“洗衣服一般洗3道,用水不少,如果白白倒掉太浪费了”,他说。第一道水最脏,储备在第一只桶里,留着冲厕所用。第二道水清了些,“可以用来拖地板”,台下一位师奶,迫不及待接过陈叔的话。第三道水最干净,可以留着擦桌椅。第四个塑料桶,装着的是他们家的洗菜和洗米水,留着浇花最好……这就是陈叔“滴水不漏”的循环用水模式。“现在,我们一家三口每个月仅用8吨水”,听完陈叔的介绍,街坊们纷纷议论起来。“才8吨?是不是真的?”观众肥姨有些不相信。陈叔回应,“大家都可以回去试一试”。他打趣地说,有邻居曾经取笑,这样省水太吝啬。但是时间长了,比起邻居们平均每月用30吨水,而自己只需8吨,陈叔觉得“这就是实效,可以摘掉‘孤寒’的帽子了”。

  谢小夏:现场传授“皇帝菜”

  “西关小姐来了!”家住沙面的广州市政协委员谢小夏一出场,就引起了街坊们的欢呼。“民以食为天,吃饭不能一味省钱,还要吃得有营养。”谢小夏一坐下就向街坊们介绍了自创的2元营养餐。“大家知道,有什么菜比猪肉更营养,价钱可能仅仅是猪肉的1/6吗?”谢小夏的问题,让很多街坊都愣了。“猪皮!”观众席中传出一声大喊,谢小夏笑了笑,“对,就是含有丰富胶质和蛋白质的猪皮”。

  18日中午,谢小夏刚用1元钱半斤的猪皮拌上蔬菜,总共花费2元,做了道营养餐。“猪皮便宜大家都知道,但要做得好吃就很难”,有观众提出质疑,“餐餐吃猪皮不厌吗?”谢小夏马上向观众介绍了几味可口菜式。首先是“酸甜猪皮”,和广州人最爱吃的“猪脚姜”做法一样。“把猪皮煮软,加入甜醋和糖,非常好味!”第二款是“皇帝菜”,把猪皮拌着红萝卜和云耳一起炒。“据说从前皇帝为了皮肤好,也吃这道菜”,谢小夏说着,引得观众笑声一片。另外,她还向大家介绍了“话梅猪皮”和“可乐猪皮”的煮法。观众们都觉得胃口大开,还“学到东西了”。

  ■奖金去向

  冠军将奖金捐给困难户

  “祝愿大东街居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活动接近尾声时,一等奖获得者、荔湾区“杰青”谢小夏一接过本报颁发的1000元奖金后,马上将现金转交到大东街党工委,要求捐给当地困难户尹润雄一家。书记黄桂芳说:“西关靓女不单人长得漂亮,而且日子过得好;不单钱赚得多,还省得多。”活动结束后,黄书记一行马上将钱带到困难户家中,亲手将一千元当面点清,交到尹润雄手中。

  获奖感言

  “真的没有想到,我能获奖。节约勤俭是我的习惯,并不是刻意做的事情。非常感谢南方都市报,给我一个机会去学习。其实菜并不是你想象中贵,只要懂得用智慧生活。我希望所有的街坊都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谢小夏(一等奖,奖金1000元)。

  “记账是我10多年来的习惯,没想到这样的家常琐事,竟然能够得到报纸和电视的报道,还能获奖,今后一定要更加悭才行了。”

  ——杨梅芳(二等奖,奖金300元)。

  “今天我很兴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终于可以获得再次肯定,我常常被周围的人笑我‘孤寒’,今天这个奖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今后我将以我长者义工队的身份,在社区里积极宣传这种精神。”

  ——陈栋材(三等奖,奖金200元)。

  街道书记分享悭钱餐单

  鲮鱼头+光酥饼+粥,美味又减肥

  看到台上的悭钱高手各显神通,大东街党工委书记黄桂芳表示:“今天真是学到很多,大家街坊街里多学习,多切磋。”随后他也谈起了自己家的悭钱吃法,“我最喜欢吃的鲮鱼头,才2、3块一斤,会做的比斑鱼还要好吃,加一袋光酥饼(甜发面饼),3块钱有10个,再煮一锅粥,一餐美味的减肥餐就做成了。”另外,黄桂芳还介绍了他太太的拿手悭家靓菜——东北“猪皮冻”的做法:“猪皮焖淋、雪冻,放醋、蒜蓉或者辣椒捞一捞,很好吃。”

  黄桂芳还谈起现在年轻人没有了“缝缝补补过日子”的美德,他以自己在大学城读书的儿子为例,“现在每个月给他700元还不够,一了解才知道,原来他几百元一对的球鞋,鞋底开了个口就不要了。”黄书记认为,现在的家长不能只管自己省,孩子该省的还得让他省,前提是要满足孩子营养和学习上的基本需求。黄桂芳指着自己的鞋底说,“上星期我才用10块钱补回鞋底的洞,又可以穿一年了。”黄桂芳表示,本报举办“悭钱家族”这样的比赛很有价值,在物价飞涨的背景下,十分管用。在悭钱家族论坛之后,大东街将建设一个“节俭文化广场”。

  ■街坊口水

  永安横街11号大院“院长”邝铁岳:我从这个活动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接水、记账等这些行为,我偶尔也会做一下,但不会做到像他们那样细,基本上用过一次的脏水就会拿去冲厕所了。

  越秀中路周先生:今年的物价的确涨了不少。从前悭钱的事都交给老婆想,现在发现已经“杀到埋身”了。但是,我不赞同为了节省而饿肚子的做法,有能力吃面条的,就不必吃馒头;可以吃顿肉菜的时候,没必要只吃素菜。我觉得,要懂得“巧”过生活,不能老是抱怨物价涨,得善于发现。吃鲜猪肉贵,可改吃鱼、鸡还有虾,一样有营养。

  多宝路郭叔:穷不是罪,什么都贵了,要生存得靠智慧。很多有钱人不如穷人对价格敏感。一毛钱对于我们来说,其实都很重要,能省就省。上个月,我把家里的“四分”水龙头换成了“三分”。这样一来,每次洗手,出水量会比以前小,一个月能省4、5吨。很多人觉得我吝啬,其实不是。你想想,一个月省12元,就可以多买1斤猪肉啦。像贵报“悭钱家族”这样的比赛,应该坚持搞下去。

  统筹:本报记者 刘荣 采写:本报记者 吴广宇 李晓瑛 刘荣

  摄影:见习记者 马强 本报记者 姬东

  图:

  谢小夏当场介绍了一道悭钱靓菜——两元就能做的“猪皮菜”。

  众多街坊到场参与论坛,“悭钱家族”报道过的邓先生即席发言。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