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使爱心公社更名风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15:03 南方都市报

  蓝天使爱心公社更名风波

  为避尴尬蓝天使爱心公社“积极正名”,易名进行团体登记或纳入官方慈善机构均遭反对

  近期,珠海民间慈善团体蓝天使爱心公社在社会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心活动,向全国书画界名人征集墨宝一百余幅,通过义拍筹集善款6万余元,计划资助西区一百名孤困儿童上学。尽管活动发起人陈鹰对结果表示满意,但蓝天使爱心公社的身份却一直困扰着他。最近,蓝天使爱心公社更是遭遇了一场更名风波。究竟是更改社名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抑或加入官方慈善组织?蓝天使爱心公社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蓝天使爱心公社究竟该何去何从?

  “身份尴尬”始终困扰着蓝天使爱心公社。

  此前,蓝天使爱心公社因为一直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当地一家平面媒体刊登义拍公告时遭到了拒绝,这桩意外其实并非偶然。早在蓝天使就资助西区一百名孤困儿童通过网络向全国书画界名人征集墨宝时,就有网友和作者提出查看蓝天使爱心公社的登记注册资料。

  “名不正则言不顺”,作为蓝天使爱心公社社长的陈鹰自然深受其苦。陈鹰表示,自蓝天使爱心公社成立两年多以来,因为蓝天使的身份问题,他本人也一直受到质疑。“很多人根本以前都不理我,我搞的一些慈善活动,不光有人泼冷水,甚至活动还没结束,就有人幸灾乐祸了”。陈鹰告诉记者,由于蓝天使没有注册,他拿不出合法的文件,有几次在做爱心活动的时候,他甚至被人当成骗子拒之门外。

  为了便于今后开展爱心活动,蓝天使爱心公社的社员们日前开始积极筹备酝酿给爱心公社登记注册,以取得合法身份。不过还未及登记,蓝天使爱心公社却先迎来了一场更名风波。

  ◎民政部门无先例,登记需易名◎反对理由改名将会前功尽弃

  陈鹰表示,日前,他就给蓝天使爱心公社登记一事向民政部门进行咨询,诸如经费、手续之类的问题大都已经谈妥了,但民政部门表示需要更改社名,原因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哪个社团或组织以“爱心公社”来命名。由于没有先例可循,陈鹰的蓝天使爱心公社未及登记,就迎来了一场更名风波。此事遭到众多会员的强烈反对。“为什么一定要更名?民政部门最主要的职能是对社团进行监管和引导,难道非得那么在乎名称,仅仅因为没有先例,就要我们改成一个陌生的名字,太不公平了!”蓝天使爱心公社的一位社员说。

  在采访中,社员们普遍表示,一直以来,大家都使用蓝天使爱心公社的名称在搞活动,首先在感情上就难以割舍,都很喜欢这个称呼,而现在好不容易搞出了一点名气,如果改成其它名称,大家前期的努力基本上都白费了,又得重新做起。

  ◎折衷方案纳入官方慈善组织◎反对理由不自由,活动难进行

  为了取得合法身份,陈鹰想到的另一个折衷方案是将蓝天使纳入一个官方的慈善组织名下,今后以下属机构的名义开展慈善活动,不过这一折衷方案却遭到了更为激烈的反对。不少社员直接以“退会”来威胁。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社员们的担忧在于,如果将蓝天使爱心公社纳入官方慈善组织,其时效性和灵活性将大打折扣,“变成官方机构,今后开展慈善活动不可能像现在这么自由,必须先打报告,经过层层审批,很多爱心活动可能还没开展,就已经夭折了”。向民政部门登记需要更名,纳入官方慈善组织,社员又坚决反对,蓝天使爱心公社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

  “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陈鹰对此也感到无奈,他表示,加入官方慈善组织已经不可能了,他现在只能积极跟民政部门沟通,寻求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办法,希望最终能以蓝天使爱心公社的名称进行登记。

  尽管爱心活动波折不断,但陈鹰对于自己的蓝天使爱心公社依然充满信心。他表示,他目前正打算在珠海西区中小学建立一个蓝天使爱心基金,以后定期资助当地的贫困学生,同时,他还计划将慈善义拍活动固定下来,每年定期向全国书画界名人征集墨宝进行义拍,将之打造成珠海的一个品牌,所得善款除存入蓝天使爱心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外,也可以用于其它的慈善公益活动,以此扩大蓝天使爱心公社的受益面。

  ■其他尴尬

  单笔捐款太少惹非议?

  部分市民网友质疑首次爱心活动,受助者表示善款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身份带来的困扰之外,单笔捐款太少遭受非议也成为蓝天使爱心公社近期的困扰之一。

  为资助西区贫困学生上学,珠海蓝天使爱心公社近日发起组织的慈善义拍活动共筹集善款60470元,扣除活动开支,真正能用到贫困学生身上的有四万多元。根据计划,这笔钱仅用于资助西区一百名孤困儿童今年9月开学所需杂费,其帮助对象日前基本敲定,全部来自珠海西区平沙实验小学、平沙中心小学、华丰小学三所学校,其中平沙实验小学占60个名额、平沙中学占30个名额、华丰小学占10个名额。受助金额根据不同学校的杂费标准,最高的为500元,最低的300元。陈鹰表示,全部资助总额为42000元,剩下的善款将全部在网上公布,记入下一轮慈善活动。

  不过,由于每名困难学生人均受资助额只有300元到500元之间,因此活动不断遭受非议。不少市民和网友认为单笔资助太少,对于贫困学生只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多少实际作用。甚至还有过激市民断言,与官方慈善团体相比,民间慈善团体缺少背景,无法有大的作为。在非议面前,蓝天使爱心公社的会员则大多表示愤慨,也纷纷批评指责者“站着说话不腰疼”。“滴水穿石,我相信这个道理谁都懂,现在的捐款虽然少,但只要坚持下来,总能汇聚成江海。”爱心公社社长陈鹰如是说。

  两边各执一词,孰是孰非?7月18日上午,记者前往珠海西区随机采访了其中几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所有受资助的学生均对蓝天使爱心公社的助学行为表示感激,并给予肯定。

  1 平沙华丰小学朱沛立:下学期的餐费有着落了

  13岁的朱沛立是受助学生之一,他在平沙华丰小学读四年级。母亲在他出世不久就病故了,他和奶奶、爸爸、叔叔、姐姐挤在一间4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过活。父亲去年被老板炒了鱿鱼后至今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叔叔今年年初被诊断得了肺癌,完全丧失劳动力。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70多岁的老奶奶每个月900多元的退休工资。除去一家四口的生活用度,奶奶的退休金已经所剩无几。

  近年来,由于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老人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可朱沛立每学期还要交餐费三百多元,仍让他奶奶感到头疼。老人告诉记者,去年为了筹集这笔钱,全家节衣缩食两个多月。当听说蓝天使爱心公社出资捐助后,老人如释重负,可以暂时不用为小孩读书发愁了。

  2 平沙实验小学梁传凤:捐助使她暂时摆脱辍学

  受助学生13岁的梁传凤在平沙实验小学读五年级。

  梁传凤出生于一个八口之家,兄弟姊妹七人,她在家中排行老六。两个姐姐,大姐姐目前没有工作,二姐姐在镇上服务员,一个月只有七八百元,她和两个哥哥、弟弟四个人都在读书。全家的收入主要靠爸爸种植甘蔗为生,平均一年下来有七八千元。去年梁传凤母亲得了癌症,把家里的钱花光了。由于是外地户口,梁传凤六兄妹无法享受免费教育。每学期,梁传风的学杂费加在一起需近千元。

  梁传凤说,这笔小数目却让她暂时摆脱了辍学的危险。梁传凤的父亲本来已打算在几个孩子中选择一两个作为“重点”继续读书,其余则外出打工,听说有人愿意资助女儿杂费后,他改变了想法,“困难熬一熬就过去了,外人都这么关心我的小孩,我更加不能放弃她们”。

  3 平沙实验小学杨邦杰:500元解了燃眉之急

  受助学生13岁的杨邦杰在平沙实验小学读六年级。

  杨邦杰居住在珠海西区平沙镇大湖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他两岁半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因为忍受不了寂寞,扔下他独自回惠州老家,此后,再没回来过。

  爷爷奶奶每月退休工资加起来有一千六百多元。虽然收入还不错,不过这个家庭过得并不轻松。老人告诉记者,每月的生活开支四五百块就够了,可他和老伴经常要上医院。“今年已经住了三次院,每次都要花一两千块。”老人说,由于经常生病住院,家里的积蓄基本上所剩无几了。他现在正为9月开学给孙子交车费和伙食费发愁。对于蓝天使爱心公社捐助给孙子的500元杂费,老人颇为感激,“500块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本版采写/摄影:本报记者 杨亮

  图:

  首届蓝天使爱心公社艺术品慈善义拍活动中,一持牌126号的先生频频举拍,一口气拍下了多幅书画作品。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