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收藏上千件稀有之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15:13 厦门网-厦门晚报

  本报讯(文/记者 龚小莞实习生 连娜 摄影/龚小莞) “林其奇个人收藏展”日前在厦禾路765号无量斋举办,展出厦门收藏家林其奇32年来收藏的上千件奇珍异宝。

  林其奇从小爱好收藏。16岁中学毕业后下乡,他就开始到乡下农民家中收集各种宝贝。当时价钱非常便宜,有时甚至是拿来的。后来经济发展了,需要花钱到全国各地“淘宝”。32年来,林其奇的藏品已有1000多件,仅字画就有近千件,还有杂项数百件,大多数都是稀有之物。

  此次展览以明清时期的文物为主,有字画、瓷器、竹木牙筒雕、玉器、漆器、古代家具等等。此外,林其奇还精心收藏了海内外300多位大和尚的匾额、对联等书法作品。此番也精选出部分作品一并展示。展厅正中悬挂的就是临济宗第44代传人、101岁佛门泰斗本焕大师亲笔书写的一幅佛教对联。

  这些宝贝原本一直被林其奇珍藏在家中,舍不得向外人展示。此次大方举办展览,他说,是觉得藏品已经足够丰富,应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黑檀“九龙”很罕见

  被林其奇视为“镇厅之宝”的是一件黑檀木雕成的工艺品《九龙》,高1米多,是一整块黑檀木雕刻而成的,现在已经找不到这么大的木材了。采用的是三层透雕工艺,九条龙围绕在一起,栩栩如生。

  尼姑绣成了绝版

  “尼姑绣”这个名称很新鲜,林其奇指着《三仙拜寿》说,这幅尼姑绣已经成绝版了。据介绍,“尼姑绣”盛行于北宋,是尼姑在寺庙里用非常细的丝线在缎绫上一针一线地刺绣和精镶而成,可谓慢功出细活。

  “牛毛刀法”已绝迹

  林其奇收藏的一对红檀木雕《牧童骑牛》,是用“牛毛刀法”雕刻而成的。据悉,“牛毛刀法”由于没有传人,在清代末期就已经绝迹了。“牛毛刀法”雕刻出来的线纹、毛发、羽翅等可以比头发还细,刀法不重复,不断刀,非常细致。

  北方紫砂壶体积大

  精巧细致的紫砂壶在厦门随处可见,大体积的紫砂壶却是难得一见。林其奇收藏的都是体积比常见的紫砂壶大出两三倍的大紫砂壶,有清代的,也有明代的。据介绍,相对于南方壶,北方壶都很大,一般是观赏性的。做工不似南方壶那般精细,较为粗糙。

  “堆花”工艺失传了

  一个蓝底白釉的画缸也属于珍稀之物。据了解,这种画缸是明代洪武年间开始出现的,后来就没有再生产了,因为特色工艺失传,没办法再做了。只是后期各个朝代都有仿制。工艺特色在于堆花,即用笔蘸白泥料在坯体上堆花,再辅以蓝釉吹洒点缀,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花卉图案。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