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还是应该归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15:58 新民晚报

  陈江

  今年夏季酷暑难当,与天气一样热的还有“国学”。一些高校开出“天价国学班”,比如武汉大学的“乾元国学讲堂”,一年授课24天,学费2.8万。这原本是周瑜打黄盖,讲的是孔孟老庄、《周易》佛道,又非诲淫诲盗,学习天数再短,开价再高,旁人也说不得什么。但听说参加的30名学员多为企业老总,还有公务员干部,便如骨鲠在喉,不得不议论几句。

  “国学”一词实为东洋舶来品。前些年,人们有感于道德规范的缺位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便拿起这一名词,希望藉此振兴中国传统学术,用以挽回“人心不古”的世风,初衷还是颇可敬佩的。问题是,既讲“国学”,就必须先搞清其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确有许多精华,周公的“敬德”,孔孟的“仁爱”,《周易》、《老子》的辨证思维,等等。然而,同为传统要素的家族制度、等级观念、专制政体、巫术堪舆之类,是否也包括在内?所以,不论是提倡者还是追随者,都应真正将“国学”作为学问来学一学。可笑的是,近年来“国学”居然成为一种时髦,蜂拥而起的国学班,动机实在可疑,而竟有不少附庸风雅者趋之若鹜。天价“国学讲堂”首次讲的是《庄子》与《红楼梦》,不知是否怕学员不知《庄子》为何物,故以《红楼梦》作“抓手”。其实,类似的讲题还有很多,如《周易》与预测秘术、《老子》与商战之道、“二十四史”与官场技巧、烧香拜佛与仕途财运,定然夺人眼球,但置“学”于何处!

  笔者觉得,高校还应有一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在学术上切实做些薪火相传的工作。老总们其实也不必去赶那个时髦,当务之急是补一些到处可学的“人学”,真有兴趣,不妨花钱买本平装的原典,细细读一遍,获益肯定多得多。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