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天和履地之间自由行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0:36 新晚报

  本报记者 张寒冰 李威/文 朱晓松/摄

  家学渊源成就现代儒者

  【于丹讲的《论语》到底如何,自然是各花入得各人眼,但她的语言天赋却是毋庸置疑的。于丹的一位同行曾说:“开研讨会、策划会请她去,很多人都说求求主持人,千万别把我排在于丹后边发言。”

  记者见到的于丹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语言很有感染力,像诗一般。而且她说话有点像书面语,基本上没有废话,整理出来就能成稿。可她却跟几乎所有的明星一样,小时候很自闭,基本上不说话。】

  于丹是独生女,因为父母支边,她从小跟姥姥生活,“我们住在一个三进的大院子里边”,她的父亲于廉当年曾在国学大师唐文治门下读书,后曾担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深厚的国学家底令于丹四五岁就接触了《论语》,五岁半看完了《红楼梦》。她说:“没有人跟我说话,我就自己跟自己说话,六七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现在。”

  上中学之前,于丹基本上是浮想联翩地活在自己的想象和思维里。除了读书阻碍了说话,小于丹沉默寡言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她那从小就挥之不去的噩梦:“我的数学从小到大就没有算明白过。”小学一年级算应用题的时候,她经常算出来“张大爷剥削了地主800斤粮食”。

  于丹参加高考的心愿是:如果考上大学,就可以一篇一篇一条一条地把数学书给撕了。一直到现在,只要工作压力大了,于丹会不停地重复做一个梦:“又考数学了,我在梦里很认真地跟老师说‘我记得我上中文系了,我真的不用考数学了’。”

  频道顾问上镜一炮打响

  【由于讲《论语》、说《庄子》,人们大多对于丹“北师大副教授”的名号印象深刻,实际上,如果仔细研究于丹的简历,会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之外,她更是北师大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而她的专业方向是:广播电视媒介学。

  她的职业定位是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在上《百家讲坛》之前,于丹已经为《东方时空》、《艺术人生》等50多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她还是央视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应该说,“古典文化传播者”于丹是名副其实的传媒界人士。

  正因为这样,于丹上《百家讲坛》的时间“延后”了很多———直到制片人万卫跟她谈起想请人讲《论语》,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于丹说,她当时一听“论语”俩字儿,四岁起就渗透到血液中的细胞被激活了,立刻头脑发热地表示:“《论语》我熟啊!”然后兴奋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认为应该走一条跟过去的试讲人完全不同的路子,“就近说近”。

  这下可中了万卫的下怀,他忍住惊喜的心情,先忽悠于丹说:“你给我们的《论语》系列当策划吧,其中一个任务是为这个系列物色主讲人。”于丹爽快地答应了。

  过了一阵子,万卫非常有策略地按照于丹的喜好找了家咖啡馆,开始跟她深谈策划细节。又选了中关村附近一家很有品位的菜馆,没打算一起吃晚饭的于丹被连拉带拽地骗上了车。在菜馆很好的气氛下,再加上多方忽悠,于丹多年来的传统文化情结终于被打开了,并答应试一试。

  随后,于丹进行了试录,效果非常好。于是,她终于在自己宣讲传媒课程多年后,亲自体验了一把走上荧屏、被大众瞩目、与大众交流的过程,并因此一举走红。

  而立做母亲生活有情趣

  【在生活中,于丹的“糊涂”和“不靠谱”十分出名,“百家”的几位主讲深受其害。据说,一次她在北京请大伙儿吃饭,自己却找不到饭店了,最后是易中天“电话指挥”把她领去的。又据说,于丹老师在北师大呆了二十来年,还经常找不到教学楼,经常夹着一摞讲义,在校园里气急败坏地揪住一个人说,“快把我带到四号楼。”】

  对此,于丹“坚决”不否认。她说自己三十九岁结婚,四十岁荣升老妈,到现在却依然没个当妈的样儿,“我们家人现在表扬我女儿的话就是‘在认路方面现在你就比你妈强’。”她说自己最“牛”的典故是:“我早就学会开车了,但我听见我老公跟我妈的一段对话,就决定不开车了。我老公说‘千万不能让她开车,早上开出去,晚上得去河南省找人。’然后我妈不屑地说,‘你太抬举她了,她哪能开到河南省,到晚上还在怀柔转悠呢。’”

  生活中的于丹比电视上漂亮,也更有几分“小女孩”的情怀。在昨晚的讲座上,她穿了件白色的五分袖小洋装,一条牛仔裤下“藏”了双红鞋。而在来冰城之前,她已经在齐齐哈尔作了一场讲座,十分疲惫。在来哈的火车上,很多乘客都认出了这位名人,有上前搭话的,于丹也不拒绝。在下车前,她还给列车员签了二十几本《于丹<论语>心得》。

  快下车时,她见坐在旁边的一对夫妇一直没有走,就过去看了看。原来,他们不忍心叫醒睡着的孩子,所以等到最后。于丹也停下来,满脸幸福地看着那孩子问道:“睡着了?”孩子的母亲也认出了于丹,问她:“出来这么多天,想孩子吧。”“哪能不想?每次出来都特想她。”于丹一边说一边轻轻摸摸孩子熟睡的小脸儿。

  停留了一小会儿,于丹探头探脑走到车门前,刚一迈步,又被捧着鲜花的人群吓了回来:“又来这么多人。”她转身对过来给她弄头发的助理说:“你帮我下去接花吧,我不过去了。”

  这就是一个身为平常人的于丹,她成长———爱说话或不爱说话的孩子都是要长大的;她成名———跟所有明星一样,不经意间成就了梦想;她成熟———做电视节目,知道自己不会千秋万代地被记住,也不想被人记住。

  这只是关于于丹这个人的一方面,她的《论语》心得和人生哲学将在后面的版面里为读者奉上。

  于丹太火了,她的火完全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全民性的,是超越任何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的火。

  昨晚,由《新晚报》等单位主办的于丹大型公益讲座《儒道相济———构筑中国人格两岸》在哈尔滨市举行。前日晚11时30分开始,本报记者贴身跟访于丹,从她轻微的动作中体会她的人格,从她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她的魅力。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