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三代与"四扇屏"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0:4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刘良玉 实习生张璠

  如今,在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的一个橱窗里,陈列有一幅精美的江南刺绣四扇屏,它是1948年石家庄刚解放时,卫戍区政治部前线剧社为感谢无偿赠送发电机的姚栗村司玉田老人而送给司家的。

  ■为保证前线剧社演出司玉田无偿赠送发电机

  1947年底,石家庄刚刚解放,石家庄市卫戍区政治部前线剧社进入石家庄为市民进行演出。当时石家庄发电厂在战争中被炸毁,石家庄市没有电。演出前,前线剧社自己带来的一台供舞台照明用的发电机发生了故障,剧社的负责人打听到了以放映电影为生的司玉田能修,于是向司玉田求助。司玉田检查了这台发电机后,发现该机器已经不能再使用了。但是前线剧社的剧场里必须有灯光照明才能演出,前线剧社主管灯光和布景的负责人卢广川非常焦急。这时,司玉田毅然将自己一家维持生计的发电机贡献了出来。

  ■为感谢司家前线剧社相赠四扇屏

  前线剧社用上了司玉田的发电机,为保证正常演出,司玉田的儿子司石禄和徒弟吴锁山就轮流给“前线剧社”开发电机。1948年深秋,前线剧社要去太原,司玉田就无偿地把发电机送给了前线剧社,且让自己的儿子和徒弟,随着前线剧社一起去了太原。为了感谢司玉田对前线剧社的大力支持,前线剧社的指导员张文苑带领解放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吹着号打着鼓来到司玉田的家里,给司玉田送来一套精美的江南花鸟刺绣“四扇屏”。司家将“四扇屏”挂了起来,60年来,“四扇屏”成为他们全家最宝贵的东西。

  ■司家历经磨难保存“四扇屏”

  就在1948年年底,石家庄刚解放不久,老百姓听说傅作义开始反攻,很恐慌,忙着转移财产。“我们家人怕这套‘四扇屏’给全家招来不幸,就说把它摘下来毁了吧,但是我爷爷说,‘这是解放军给我的,不能毁。’于是我们就把它摘下来,用牛皮纸和布裹起来,埋在了后院里。”司玉田的孙子司双印说,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往后院埋“四扇屏”时他也在场,他还在上面铺了一层树叶,怕“四扇屏”被腐蚀了。

  等到全国都解放后,司玉田让家人把“四扇屏”挖出来重新挂到了屋里。1953年发大水,很多人家房倒屋塌,司双印家里的炕和衣柜都湿透了,墙皮脱落,唯有“四扇屏”被很好地保存下来,滴水未沾。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缺粮,很多人因为饥饿出现浮肿,甚至失去生命。当时有文物商找到司玉田家里,想用两袋大米换走这套“四扇屏”。司玉田说“就是饿死,也不能把解放军给的东西卖掉。”不幸的是,他真的因为饥饿于1961年去世了。

  “文革”时期,司双印家的这套“四扇屏”被当作“四旧”被造反派收走了。耿直的司双印得知此事后,找到了姚栗村乃至区里的负责人,据理力争,说“四扇屏”是革命文物,不是“四旧”,家里人都为他的举动捏着一把汗。“没想到,我还真把造反派说动了,不知是‘四扇屏’上面落款清楚,还是造反派经过调查,知道真的是解放军给送的,过了没多久,他们真给送回来了。”司双印说,从此以后,“四扇屏”又挂在了他们家里。

  ■几十年后的重逢

  40多年后,司双印多方打听得知当年送四扇屏的卢广川就在北京,他马上给卢广川写了封信,卢广川接到信后感动得直流泪,说“小双印还记得我们。”

  1992年,司双印领着儿子来到北京看望卢广川、张文苑、蔡志德、田书藏、王敏等当年前线剧社的人。“40多年没见,我对儿子说,我能一眼认出广川叔来。果不其然,当一位老人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就知道那是广川叔,我喊了一声‘广川叔’,他说‘你是小双印?’我们都止不住地流泪了。”

  1999年,石家庄解放纪念馆重新修整,在得知《石家庄解放纪念展览》征集历史文物时,司双印将这套珍藏50余年的“四扇屏”提供给了纪念馆,供展出所用。

  今年是石家庄解放六十周年,在这六十年里石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石家庄的人们一定有您自己与石家庄这座城市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上辈人的,也可能就是发生在您自己身上的。这些故事有着时代的色彩和历史的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熠熠闪光。在石家庄解放六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故事,共同见证石家庄的“成长”。如果您有这些故事,请来电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电话是:86626230。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