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和保监会“斗”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0:55 大众网-齐鲁晚报

  孙勇:和保监会“斗”到底

  律师孙勇

  孙勇:和保监会“斗”到底

  杨百万什么是比山西黑砖窑、郑筱萸案“更重大”的丑闻?律师孙勇说,是交强险的“400亿暴利”。这位律师说,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掀开整个保险行业的黑幕,为此他要开始“第四轮打击”。

  “交锋”继续

  他与保监会的“交锋”,从4月6日持续到8月13日。最新的一次是,他分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继续坚持“400亿暴利”的观点。

  4月6日,北京首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勇向保监会提起行政复议,称交强险存在着每年400亿元的暴利,要求撤销最高6万元的责任限额。

  按照孙勇的说法,保监会公布的交强险平均费用在1000元以上,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按保守数字1亿算,只要投保率达到80%,每年交强险的保费收入就能达到800亿元。以交强险的最高赔付6万元计算,除去每年不会超过200亿元的赔偿总额,以及不超过200亿元的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的成本,交强险至少有400亿元的“利润”。

  一个多月后的5月22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座谈会,称“400亿”的计算方法不科学,因为“摩托车和拖拉机合计占机动车总数60%以上,车均交强险保费只有100元左右”。

  孙勇随后反击,“汽车的费率不应该按1000元算,按交强险费率汽车分为35类,其中只有一类低于1000元,其他34类都在1000元以上……”

  算下来,还是“暴利”。

  有媒体总结他与保监会的“交锋”,从4月6日持续到8月13日。最新的一次是,他分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继续坚持“400亿暴利”的观点,并指称保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公众”。

  看起来“交锋”还会继续下去。

  声东击西

  孙勇旺盛的“斗”劲让人印象深刻。

  他谈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应该说这是第三轮打击的开始……”

  他谈之前的数月经历,“第一轮打击进行了五次较量,第二轮……”“我和他们(保监会)的战斗……”

  他看央视谈《孙子兵法》的节目,自觉颇有收获,便也试着应用:

  “你们以为我的重点是‘400亿暴利’?那是声东击西!我真正要提的是责任限额问题……先提暴利,更能引起媒体关注。”

  “第一轮打击”揭发暴利,吸引眼球,成功了;“第二轮打击”要求提高责任限额,效果暂时未知,但保监会约谈孙勇,希望他不要再提责任限额的问题,让他感觉自己“抓到了交强险的要害”。

  那是5月16日,孙勇唯一一次走进保监会的大门。他见到了财险监管部门的四位人士,“有一个好像是什么处长。”

  在保监会的会议室里,双方隔着长桌相向而坐,意见也始终分歧,“最后不欢而散。”孙勇回忆说,对方至少两次向他施压。

  一次是提到媒体炒作海南香蕉致癌,导致产业大萧条,另一次则是暗示关于责任限额的问题,某教授已经改口了。“他以前和我是同一个战壕的。”孙勇说。

  再出奇招

  接下来的“第四轮打击”或者说最终目的是揭开整个保险行业的黑幕。

  和一般律师不同,他觉得“公益诉讼”不是个多好的词。

  “现在很多公益诉讼,只是针对一项政策而不是一个制度,有些干脆把重点放在知名度和轰动效应上,一个开瓶费,有必要打个公益诉讼吗?真正对行业进行打击的诉讼,没有!”

  他说,“我做了八年,决不能用一个‘公益’就概括得了。”

  1999年,他离开煤矿工程师的岗位,下海当了一名律师。“全国既懂采矿知识,又懂法律的律师,这种‘复合型人才’就我一个。”他一脸认真。

  他本来想利用这一点“发挥发挥”,结果因为帮助一些交通事故受害者理赔“误入歧途”,走进了保险行业,“大好时光全没了”。

  “现在有人说我想出名,我如果想出名,我替那些有钱的矿难责任人辩护,我没有一千万,也有几百万……现在陷入了这个泥潭,可以说是一无所获。”他的声音忽地低了下去。

  在孙勇久未更新的个人网站上有他对自己的简介,里面提到他“策划了我国首例假死纠纷案件,策划了我国首例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受害人要求保险公司直接赔偿的案件,策划了交通事故受害人状告中国保监会行政不作为案”。

  为什么叫“策划”?

  “因为老百姓不知道有这项权利,甚至我找到他们,告诉他们司机肇事逃逸应由保险公司赔付,他们都不相信……我不仅仅是一个代理的角色,而是先促成这个案子,再给他们代理。”

  他说,接下来的“第四轮打击”或者说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揭开整个保险行业的黑幕。

  “保险行业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应该像本世纪初整顿证券市场一样,现在交强险只是冰山之一角……比如代理中介的手续费可以拿到50%,这不是暴利吗?到时候我会出示证据的。”

  他说“兵非出奇不足以制胜”,保监会“不知道我下一步出什么招”。

  他能成功吗?

  《南方人物周刊》供本报专稿

  论语

  戴旭:房地产业支撑不起大国崛起

  现在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是,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何谓“支柱产业”?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栋梁,能够支撑、拉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上只有凭着传统的制造业和新兴的信息产业,支撑和带动了当代大国现代化发展的故事,尚没有哪个国家凭借“盖房子”把国家带进现代化的神话。

  国家战略设计应该是有序的。中国现代化发展到底应该先工业化、信息化还是先城市化?中国现在还远没有完成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转型,人民也没有实现普遍富裕,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房地产业无疑显得太早,属于“抢道”。

  (作者是资深战略评论员、空军上校。据《环球时报》)

  杨百万:炒股要听党和政府的话

  8月17日,出席在深圳举行的中国证券市场18年庆典活动的杨百万称,从1990年买卖最开始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起,18年间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股市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在中国炒股,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

  对于接下来股市的走向,杨百万显得非常乐观。“现在的中国股市,老百姓出钱,政府就是收税,政府肯定要大力发展股市。”杨百万还劝告年轻人,呼吁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参与到股市中去。

  (据《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