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当今社会是我不幸中的万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2:12 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天津8月21日电(记者邹兰)为给残疾人舒解“心结”,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专门建了一座“舒心屋”。但长年生活在这个社区、双残疾家庭的男主人路秋利却表示自己从没去过。他说:“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我相信,不管前面有多少坎儿,都会有人帮我们过去。”

  从双双失业到全额低保

  因患脊髓灰质炎,49岁的路秋利从小腿部残疾,肌肉萎缩严重。高中毕业后,他进了马场街纸制品厂。在这家街道福利企业,他认识了患有轻度精神疾病的韩永丽。两个不幸的人走到了一起。由于双方父母兄弟生活都不宽裕,双残疾的路秋利、韩永丽的生活主要靠自己劳动维持。

  1994年工厂搬迁,因为路远不方便,路秋利、韩永丽没能再上岗,只领取生活费。企业不景气,生活费也越来越少。2004年,马场街纸制品厂破产,路秋利夫妻双双失业。

  “别人失业,都能找点活儿干挣钱吃饭。我俩可怎么办?”一个腿脚不便,一个精神时好时坏……路秋利说,当时真是绝望了。

  “不幸中的万幸,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当时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我俩的日子能一年比一年见好。”路秋利感慨。

  失业的当年,天津市民政部门批准两人享受全额低保金。区残联每个月还发给50块的双残救助金。这些钱保证了他们一家最基本的生活。

  路秋利说:“每到节日,还有单位送慰问金、食品。去年开始,政府又增加了春节补贴——我们俩是1000块钱。就拿今年春节来说,2月的低保金加上春节补贴,我们俩领了1650块钱,街道慰问送来1000块钱,民政部门来慰问又送了500块。3000多块钱现金,加上慰问的米面、桶装花生油……过了个‘肥年’。”

  为了城市低保人群的生活水准不因经济发展、物价上涨而下降,天津建立了低保救助金自然增长机制。从2002年到2007年初,城镇低保金标准由每人每年2892元,增加到3600元。由于食品类物价上涨,今年6月1日起,每人每月又上调30元。而且,从2006年春节开始,每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还增发500元春节补贴。

  从最怕生病到大病医疗保险

  低保救助金外,天津民政部门还承诺,为低保人群提供低保家庭学生的教育救助,供热减免等。规定低保家庭冬季供热费,50%由民政部门报销。按居住面积算下来,每年路秋利自己应该负担的供热费不到230元。

  可就这,路秋利也从来没有交过。他说:“和我结对子的街道(党工委)书记早早就帮我交了。”

  路秋利居住的马场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每人都有一个帮扶对子。书记的“对子”就是路秋利。近10年间,书记先后换了三任,路秋利的“对子”没有断过。

  天津民政、街道、社区的立体帮扶机制,让困难人群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

  按照马场街按需帮困扶助体系,包括路秋利在内近800户困难居民,如果遇到生活难题,可以到街道的百帮超市免费领取所需的日用品。小病小痛,可以向街道申请马场医院提供的免费救助医疗卡。街道办事处还利用各类捐款建起了扶贫助困基金,专门用于救助困难家庭。

  对贫困家庭来说,除了衣食无着,最怕的就是生病。

  2006年7月的一个深夜,一向自认为身体很好的路秋利突发心衰,被送进医院。住院20多天,花了1万多元钱。

  路秋利说:“住院押金是亲戚们临时凑的。好在我现在有大病医疗保险,大部分医疗费都报销了。”

  2003年,天津市、区财政同时拿出专款补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和退休职工大病统筹办法。包括路秋利在内,25万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5.35万名在职职工的大病医疗问题得到解决。因病致贫、有病不敢医的情况大大减少。

  从老式蹲便到无障碍进家庭

  “虽然穷,可我的日子越过越像样。”路秋利说,“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真不是说说就算了的。”

  2006年,天津市投入两亿多元进行大规模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无障碍进家庭,彻底改善了路秋利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路秋利一家居住的是老居民区,卫生间狭小不说,还都是老式蹲便。20多年来,架着双拐的路秋利每次入厕都需要别人帮助。2006年11月,作为首批受惠者,路秋利家的蹲便被免费改造成坐式马桶,还特别在两侧墙上增加了拉手。楼门口也安装了近两米长的专用扶手。

  路秋利展示着他新的卫生间设施,掩饰不住兴奋:“这么多年,我离不开别人,上厕所都得韩永丽架着。出门回家,她不在后面托我一下,楼门口那一小级台阶根本上不来。现在好了,我已经让她‘下岗’了。”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