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烂尾楼18家制衣厂把身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2: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座烂尾楼18家制衣厂把身藏
一座烂尾楼18家制衣厂把身藏
名粤大厦(上图)驻扎了很多制衣厂(下图)。倪黎祥

  摄

  本报讯 (记者何有贵 实习生冯珩晖)广州大道南1021~1027号有一座被高档楼盘簇拥着的商务住宅楼叫名粤广场。随着海珠区政府办公大楼在其北边雄起,名粤广场逐渐进入公众的视觉,被人们所关注。可谁又知道,这座从外表看起来已入住多年的12层大楼其实是一幢“烂尾楼”,而且一烂就是12年:一方面是广场迟迟无法实现通水、通电及消防验收,另一方面是在12层楼里,有住宅、有仓库、有公司、有村委会办公地点,甚至有至少18家制衣厂也藏身其中。

  “烂尾”12年后翻倍升值

  记者在业主张小姐提供的预售房契约上看到,名粤广场的房屋用途性质是商住楼,预售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共计单位209个。按当时的设计,广场1~3楼是商场,4~12楼是住宅。据了解,业主购买4~12楼的住宅时价格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而3楼商铺的价格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

  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1楼临街的商铺外,二三楼的商场均没对外开放,2楼入口铁门紧锁,商场里边一点灯光都没有,3楼商场里有一片商铺被拆掉了,即使这样,名粤广场的“身价”也随着楼市飞速上升。一些业主告诉记者,现在4楼以上住宅可以卖到7000元/平方米,而低层的商铺可以达到每平方米3万多元。

  18家制衣厂藏身高层住宅

  与人们心目中普通的“烂尾楼”不同的是,名粤广场的建筑包括外墙装饰已经完成。按照现在的管理者——名粤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陈先生的说法,就差通水通电和消防验收了。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这里,4楼以上是住宅单位。记者在大楼里看到,有不少住宅居然被改建成制衣厂!粗略数了一下,共有18家之多,分布在每一楼层里。其中,7楼的制衣厂数量最多,足足有5家。

  记者来到9楼,发现门牌标着915号的制衣厂也是由两个单位合并而成,里面有18台缝纫机,10名工人正在埋头苦干,赶制一批“新货”。单位内有床铺等生活用品,还晾着一些洗过的衣服。

  除了制衣厂,记者还发现这里有不少公司办公室、公寓和出租屋。在这里开公司的都是一些服装企业,例如在721号房就有一家“白飞马制服公司”。

  而广场内的公寓和出租屋等住人的地方总共有11处。里边住的几乎都是外地人。几个在玩耍的小孩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就是住在这些公寓里。父母是这里的成衣加工厂的老板,其房子和工厂所在的单位都是租回来的。除了他们一家人外,工厂部分工人也住在大楼内。

  张小姐告诉记者,有一些单位还被租来当仓库。可见,名粤广场已经变成了集制衣厂、公司办公室、公寓、出租屋和仓库于一身的“大杂烩”。

  陈先生对记者说,由于历史原因,现在有很大比例业主没有取得预售契约。所以物业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是首先把一到三楼的产权关系理顺,争取获得该部分楼层51%的业主的同意后,把一到三楼整体出租,为业主谋取更大的利益。

  部分业主筹备业委会自救

  其实,名粤物业管理公司运作的同时,部分业主也在早期成立了“名粤广场业主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秘书长张小姐说,目前,名粤广场所有业主都没有房产证,当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大楼工程延缓,无法通过市规划局的验收;二是广场发展商当初没按规定交纳房屋契税,也没帮业主进行相关的房产登记,导致业主产权无法确认。

  在这种情况下,名粤广场物业的产权归属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一方面,由于法院对名粤广场进行了查封,部分没有预售契约的物业已被其拍卖出去。另一方面,由于产权得不到确认,才导致了上述部分单位被人利用来做制衣厂、公司办公室等。张小姐告诉记者,根据有关方面规定,有效成立业委会必须得到1/2业主人数和2/3面积单位拥有者的投票赞成。现在他们已经联系到了许多业主,并得到大家的支持。同时,业委会筹备组也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名粤广场业主论坛,通过该论坛业主们可以共同讨论产权确认等事宜。

  张小姐说,名粤广场业委会第一个目标是:结束名粤广场10多年的烂尾现象,代表众业主进行自救,解决通水通电消防验收三通,完善名粤广场工程。让1~3层商铺能进场经营,让全体业主能领取房产证。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