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第一大月饼”不要也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2:15 大众网-齐鲁晚报

  8月21日《广州日报》报道,中国最大的月饼近日在沈阳完成定型,该月饼用了1吨的面粉和12吨的馅料,由10名月饼大师参与制作,直径8.15米,厚20厘米,重约12.98吨,有十个地方口味。为了烤这个月饼,还得专门制作一个直径超过9米的巨大圆形烤箱。

  中秋将至,月饼又成了市场的主角,一些地方的月饼更是推陈出新。往年,广西做过直径4.85米、耗资十多万元的大月饼,江苏出炉过直径5.18米、高20厘米、重5470公斤的大月饼。到了今年,沈阳这个重达13吨的月饼显然又破了纪录,又一个“第一大月饼”就这么诞生了。但是,这样的“第一大”有意思吗?

  如今五花八门的“第一”、“最大”,早让人们感觉不到新鲜了,比如“天下最长”的婚纱、“世界最重”的元宵、“天下最大”的火锅,等等。这些被制造出来的“最大”,说白了就是更长些、更重些、耗费资金更多些,而且一般技术含量都不是很高。其实,只要愿意砸钱,这样的“第一”谁不能做呢?

  如此劳民伤财的事,商家为何还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晓得拍脑袋砸钱往“大”里做,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商家眼中,“最”、“第一”已经成了解不开的情结,好像只有弄出个“最”来才够面子,殊不知,片面追求“第一”恰恰折射出某些商家的浮躁心态。

  月饼是用来吃的,这个中国“第一大月饼”用了1吨的面粉和12吨的馅料,而且由10名月饼大师参与制作。那么,既然消耗了那么多原料,花费了月饼大师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其口味是不是也是“第一”呢?恐怕谁也不能保证。

  如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类似“第一大月饼”这样的创意,真值得我们反思。笔者想给这样的商家泼点冷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第一大月饼”这样的噱头已经不再抢眼了,这种浪费行为只会招来更多的嘘声。因此,奉劝那些成天想着“最大”、“第一”的商家,还是多在自己产品的品牌和质量上动脑筋,别再钻到“最大”里面作茧自缚了,否则早晚会“赔了月饼又失去顾客”。


王世红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