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乘飞机穿过'卡特里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2:31 新闻晨报

  今年6月,晨报记者曾专程踏访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那里了解到了超级飓风形成的奥秘。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隶属于美国的“中央气象台”——国家海洋和大气总署(NOAA),这是一个有着1万多雇员,每年预算将近40亿美元的庞大科研行政机构,飓风中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影响美国的飓风多发生在大西洋西岸,因此飓风中心就设在靠近佛罗里达半岛顶端的迈阿密市。

  从迈阿密国际机场驱车20分钟,便来到位于迈阿密国际大学校园内的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接待记者的便是前文提到的克里斯托弗·兰西博士,他从事飓风研究已近20年,他告诉记者,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在佛罗里达登陆后,曾径直从飓风中心的头顶穿过。

  “清楚地看到它的风暴眼”

  “2005年8月23日,‘卡特里娜’飓风在巴哈马群岛上空生成。25日早晨,它在佛罗里达半岛登陆时,还只是强度一般的1级飓风。但随着它穿过佛罗里达半岛进入墨西哥湾,那里的海水温度和气象条件使其迅速加强为3级飓风直至后来的5级飓风,并最终发展为美国历史上经济损失第一和人员伤亡第三的灾难。”

  “我曾4次乘飞机接近‘卡特里娜’飓风,有两次直接从其上端穿过,观察它的变化和发展轨迹。我在飓风中心的同事告诉我,8月25日那天,他们曾借助仪器,清楚地看到‘卡特里娜’飓风的风暴眼就从飓风中心的上空穿过。不过当时它的强度还不大,加上飓风中心1995年重建时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没给飓风中心带来什么影响。”

  每6小时发出一次预报

  兰西博士一边讲解,一边带记者参观飓风中心。飓风中心面积不大,总共只有一层建筑,地下有掩体,楼顶有雷达天线,这样的紧凑构造就是为了对抗也许比“卡特里娜”还要凶猛的大西洋飓风。

  “西经140度以西的太平洋、大西洋地区都归我们负责,我们不仅预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太平洋东部的飓风有时也会影响美国,所以我们也要时时进行跟踪。”在飓风中心主预报室,兰西博士向记者详细介绍起他们是如何发现、捕捉并预报飓风的。

  “要发现和预报飓风,首先就要掌握这个地区的基本气象条件。以墨西哥湾为例,我们随时接收来自这一地区的各种气象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电脑,进行汇总和分析。”

  “在每年5至11月的飓风季节,我们每天都会有3班人马24小时轮流值班,当有飓风的前奏热带低气压形成时,我们就会每6小时发出一次预报,直至飓风结束。一般来说,我们会对飓风未来5天的走势进行预报。”

  “在‘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我们的预报工作其实做得非常好。你看,这是当年的气象图,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卡特里娜’飓风的走向和我们最初预报的基本上都吻合。”兰西博士一边向记者讲解,一边调出了当年的预报资料。

  虽然国家飓风中心的工作无可挑剔,但新奥尔良地区低于海平面近3米的地势、脆弱的防波堤,以及后来一系列的人为失误,使得这里成为“卡特里娜”飓风的最重灾区。

  台风威力一般比飓风大

  由于中国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地,且记者亲身经历过2005年的超强台风“麦莎”,因此禁不住问兰西博士,“台风和飓风到底哪一个更厉害?”

  兰西博士扶了扶眼镜,思考片刻后答道,“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会比东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飓风数量多,威力大,这是一个一般规律。”

  “这是由于西太平洋尤其是印尼、菲律宾群岛等地存在一个季风槽,这种季风槽从孟加拉湾一直向东延伸到印度尼西亚等地,槽中含有大量水气和对流活动,容易助长台风形成。加上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域广阔、温度高,一旦形成台风,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