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屋”怪响两年多 原是屋顶结构不合理和温差作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4:17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侯伟胜通讯员 牛云强/文图

  两年多来,驻马店驿城区胡庙乡林业村胡老庄65岁的村民宋新峰老人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他新建不到3年的房子屋顶经常会莫名出现 “嘭嘭”的响声,发生时间多在下午和午夜。一时间,有关“鬼屋”的传言弥漫开来。

  “怪声”究竟从何而来?记者与有关专家走进“鬼屋”,探寻“怪声”的秘密……

  “嘭嘭”怪声小屋屋顶响了两年多

  8月7日中午,宋新峰在山上干完农活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习惯性地擦了一把脸,顺势躺到床上,打算歇一会儿再做午饭。刚躺下两分钟,熟悉的“嘭嘭”声又在屋顶响起。

  两年多来,宋老汉被“怪声”折磨得睡不安稳。宋老汉做的记录显示:6月1日下午3时至4时,屋顶响了35次;6月18日下午1时至2时,屋顶响了17次……

  “嘭嘭”声究竟从何而来?宋老汉曾爬到屋顶仔细察看,但屋顶石棉瓦完好无损,四周墙体也都很坚固。有村民猜测是宋老汉屋后的一棵百年橡树把鬼招来了。按照村民的建议,他在屋顶堆放了桃枝来避邪,但是“嘭嘭”声仍然存在。有村民把他的房子称为“鬼屋”,“鬼屋怪声”也使这个昔日宁静的小山村变得不安起来;对他的房子,村民们都避而远之。

  “鬼屋”探险“怪声”突然在记者耳边响起

  8月8日上午9时,记者走了7公里山路,来到宋老汉的住处。

  宋老汉房子孤单单地伫立在村东南的一个山坡上,四周没有其他住户。房子共4间,屋顶是石棉瓦搭的,墙体由砖和白灰砌成,支撑屋顶的是木料大梁和檩条,外观结构并没有异常。屋内挂的佛像和摆放的香炉,屋顶放的桃枝,还有门口插的彩旗,加上一台收录机不停播放的佛经,都见证着老人抵制“怪声”所做的努力。

  从上午9时30分至12时,记者屏住呼吸等待,除了山坡上传来的树叶“沙沙”声,并没有听见屋顶有一丝动静。

  下午1时,宋新峰突然紧张起来,打了一个手势,用手指着最西边一间屋的屋顶。记者立即放下碗筷,侧耳倾听,的确有两次“嘭嘭”声传来,像是轻轻敲击玻璃的声音。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这样的声音又出现了10多次,但它们没有在同一个位置重复出现,而是分散在3间堂屋屋顶。为了找声源,记者借助木梯爬上大梁,但未找到响声发出的准确位置。

  专家揭秘屋顶结构不合理和温差作怪

  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听完记者的描述,工程师张庆明、徐德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决定现场解开“怪声”之谜。

  当天下午,记者和两名工程师赶到胡老庄。两名工程师首先对这里的地形地势展开勘察,没发现屋顶上的石棉瓦和墙体出现裂纹、下沉的情况,排除了因房子质量问题出现“怪声”的可能。

  两名工程师坐在堂屋中间,安静地等待着“怪声”的出现。10分钟后,徐德臣突然指向大梁上方的位置,大家抬头望去,果然,听到两次“嘭嘭”的响声。随后,在堂屋东边的墙角又接连出现了3次同样的响声。两人顿时变得兴奋起来,张庆明取出观察仪开始在屋顶来回搜寻“怪声”声源。

  两人发现,这间房屋顶上的石棉瓦都是用木制大梁和檩条支撑的,石棉瓦、大梁、檩条、墙体之间的接触点多,建筑材料相互连接处大都是用铁丝捆绑的,屋顶木结构十分不合理。他们认为,“怪声”应该是建筑材料受力不均,在交接点处产生摩擦的声音。

  为了证实这样的推测,两名工程师对出现“怪声”位置的建筑材料交结点进行了查看。发现一些交结点出现过明显的摩擦痕迹。

  为什么“怪声”会集中在下午和午夜?张庆明说,这是受到温度影响造成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建筑材料的体积都会发生物理变化,交结点的摩擦力就会增加,当摩擦力达到了一定极限后就会发出“怪声”。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