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名流浪儿的“爸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4:50 钱江晚报

  在漫长的29年间,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倾其所有救助收留过397名浪迹街头的孩子。并用父亲般博大的爱,帮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方向。

  他就是王万林,孩子们亲切地称他“王爸爸“。

  王万林在学院路的家是幢老式的居民楼,两室一厅,朝北的客厅光线比较暗,除了一张餐桌和鞋架外,最显眼的要数墙壁上贴着的一个“爱”字。

  走进里间的卧房,挤着一张大床和破旧的沙发,现在他收留的孩子还有7个住在家里,“床上挤两个,还有两个在隔壁,其他都打地铺。”

  ■第一次牵起流浪儿的手

  不久前的一天,王万林在杭城街头遇到一个孩子,问老王:“要不要清洁工?”王万林通过询问,知道他家在余姚,趁暑假偷偷从家里溜出来,钱花完了。老王费尽心思“骗”到了孩子家电话,证实之后,就给孩子买了车票,送他登上了回家的汽车。这,已是王万林29年来伸手相援的第397名流浪儿了。

  61岁的王万林平时没什么爱好,唯一喜欢的就是到火车站、汽车站等处溜达,看到离家出走的孩子他就要“管闲事”。1979年初,他收留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家附近的车站碰到带回家的。

  王万林记得很清楚,1979年初的一天,正下班回家的他,在艮山门车站附近看到了一个男孩,一身破烂衣服,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王万林上前一问,知道这个孩子叫冯玉印,16岁,江苏无锡人。被骗到一家煤矿做童工,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已经饿了好几天了。王万林牵起这个可怜的孩子就回家,几天后,王万林给孩子买了回家的票,送他上了火车。

  离家出走遭人拐骗的,他要管;高考落榜心灰意冷的,他要劝;来找工作却无路可走的,他要帮;在饭店门口听孩子喊要进去砍人的,他要拉住……王万林的家里孩子们来来去去,王万林供他们吃住,给他们买车票回家,有时还帮他们学手艺、找工作。

  王万林告诉我们,这些年他赚的钱几乎都贴在那里面了,“大概20多万吧,用个精光,还背了3万多的债。”2000年下岗前,王万林收入还不错,每月有千把块钱。平时自己省吃俭用,其他都用在孩子身上。有时候他自己还亲自送孩子回家,最远的他还去过内蒙古。有些长住的孩子,他要出钱送去学手艺。下岗以后,王万林就去打工,还自己摆过小摊,现在每个月近2000元的收入,照样用于救助孩子。

  ■收留孩子的“三大绝招”

  当然,王万林看到流浪孩子,并不是见一个收留一个。他有自己的绝招。

  第一招,就是要火眼金睛,防止被骗。“通常离家出走的孩子都穿校服居多,基本都是没吃好饭,没睡好觉,脸色不太好,我再和他聊几句就会知道5成了。”

  第二招,就是立下规矩。孩子进了门,住下来了,要服从4条“军规”:不抽烟、不赌博、不晚归、不上网。“他们一抽

  烟、赌博就想着钱,就容易走上歪路。”

  第三招,就是仔细核实。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一住下来,王万林就会想办法从孩子那里套来家庭地址或电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和他们的父母联系上。

  ■1200封来信抵万金

  一路走来,29年了。我们问王万林,坚持的动力来自哪里?

  为了这个坚持,他的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身边的很多人嘲笑他傻,有时候还被自己收留的孩子骗过。

  可这一切,王万林似乎都没放在心上。他平静地吐出一句话:“我希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能帮帮这些孩子,能挽救就挽救。”

  到今天,被王万林救助过的孩子不少都自食其力了,其中有的还成了理发店的老板、网络公司的老总、养猪专业户……

  王万林神秘地告诉我们,其实他很富有,宝贝他都藏在床底下。拿出来一看,原来是1200多封来信,都是那些他帮助过的孩子或他们的父母写来的。很多充满深情的信里,都把他当爸爸来称呼。

  王万林现在上班的地方是大荣荣理发店,当初老板也是听说了他的故事后安排他进店工作的。在店里,王万林和同事们经常都要到社区去义务理发,有时候还上门为残障人士服务。

  今天,装在他心里面的事就是要帮助孩子,似乎这已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了。“我定的目标是能帮到500个。”说这话时,依旧看到王万林的笑脸,隐约间闪现着一份坚定。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