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为农村社保提供三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5:02 重庆时报

  本报讯(记者 吴国才 伍文棠)社会保障体制首要考虑农村居民和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行政体制改革要抓住发展这条主线……昨日上午,参与了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统筹城乡四省巡礼”报道活动的市级新闻单位齐聚一堂,从农民工进城安居落户、劳务经济、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方面畅谈河南等四省的经验和做法,并对我市统筹城乡工作提出建议。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连连赞赏:“很有收获,很有意义!”何事忠指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涉及到3100万重庆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必须充分吸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只有进行广泛而系统的宣传动员,才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何事忠强调,市级新闻单位要继续做好对统筹城乡的宣传报道,以此调动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

  建议一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可分两步走

  如何凭借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让我市的农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昨日,本报记者就四省市中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先进做法,为本市社保建设提出建议。

  据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市将有2000万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但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在我市尚属空白。成都市从2004年起让当地农民养老保险,从自助模式转变成为社会共济模式。今年3月,成都市将1991~2003年12年期间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全部纳入社保范畴。有专家建议,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定上可分两步走:首先建立全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让经济发达地区先行,逐渐实现全民覆盖;在农民被征地后由政府再追加一定养老金,让农民先低费率参保,征地后所得养老金大幅提高。

  建议二

  异地就诊政府之间结算医药费

  从今年4月份开始,山东省微山县将毗邻的江苏省沛县的13家医院,确立为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只要在当地办理了新农合医保,不用另行办理其他手续,就可直接到沛县就诊,省了时间,还能当场兑付医药费。

  为缓解异地医保困难,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还提出参照银行卡全国联网的方式,或者政府间签订协议,按照一定时限,政府与政府间进行结算医药费。

  建议三

  政府为农民购买商业保险

  我市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廖元和提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由政府从征地赔款中拿出一部分,然后再由政府从财政上支持,将两笔款加到一起,为农民购买商业保险。有保险专业人士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市可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或成立农民养老保险公司,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或者建立财政担保基金,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但不以营利为目的。

  ■市广电集团广播新闻频率:

  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链

  河南省济源市兴建工业园引导“工业出城,项目进山”;湖北鄂州依托本地农产品,打造品牌产业等都是城乡联营的先进做法。我市可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链良性发展。

  ■广电集团电视新闻中心:

  消除进城农民制度壁垒

  湖北省通过“迎接新市民”工程,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工进城安居落户的制约,将有固定收入和居所的人转为城镇新市民,享有和城镇原居民同等的待遇。我市应该消除农民工进城的制度性壁垒,应有配套的制度保障,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时代信报:

  给予政策和税费优惠

  成都突破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成立农业产业投资公司;以及山东九级村和潘庄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并将增值部分每年盘点,除用于再投资和约定上缴部分外,还用于公共事业开支。目前,我市可将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农村需求量大的产品,由政府引导向农村转移;通过给予农村集体经济以政策和税费优惠来拉动发展。

  ■重庆晨报: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成都市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投资教育、鼓励名牌学校兼并城郊学校;湖北鄂州市按照农民出力、社会筹资、乡镇统筹和政府补贴的方式,修建农村公路,并鼓励民营公交先试运行,再向国有公交推广。我市可鼓励公办名校办分校和社会力量办学;让主城的国有公交公司带动农村交通的发展。

  ■重庆晚报:

  建立多种保障体制

  除拓宽本地、异地、国外多种就业渠道外,我市还应建立与农民工有关的多种保障体制,逐渐实现劳务转移由市外为主向市内为主;由体力型为主向技能型为主;由歧视性向平等就业;由劳务转移向人口转移等方面进行转变。

  ■重庆商报:

  土地流转应尊重农民意愿

  在总结了河南的村集体“收回”土地打包出租、政府租用农户土地搞工业园;山东的“公司+基地+农户”流转模式后,建议我市在土地流转中除政府建保险体系为其风险“兜底”外,还应尊重农民意愿。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