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要兴第三次“浪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5:30 杭州日报

  运河申遗,专家们的主意真不少

  本报讯(拱墅报道组 陆洁 通讯员 高锦昌 记者王成)通过保护与建设小河直街、富义仓遗址等重点项目,恢复旅游景观,完善服务设施,开设水上、岸上、晚上观光旅游,形成运河商贸、文化、休闲旅游黄金线,把运河打造成与西湖、西溪齐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在昨日拱墅区政协主办的“运河文化论坛”上,省市相关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相聚一堂,纷纷为运河保护、开发、申遗“把脉”,指点发展前景。

  第一次“浪潮”专家认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拱墅区抢救性地挖掘了大量运河文史资料,先后出版了《运河行》、《运河情》、《运河游》、《运河传》等系列丛书,使古运河留下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物,以及民间故事等历史和人文景观资料重现于今。

  第二次“浪潮”2001年至2004年间,拱墅区又提出《尽快规划好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景观带建设蓝图》的书面建议,以及保护城北老厂房的信息,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如今,运河广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御码头”等运河标志性建筑已相继建成,并建成了LOFT等3个创意产业基地。

  第三次“浪潮”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始谋划推进运河二期综合保护工程。这次集省、市各路专家学者开设论坛建言献策,旨在为运河保护申遗造势续力,将兴起第三次运河文化的“浪潮”。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周新华说,自2006年10月1日开放至今,博物馆已有文物、史料、藏品1000多件,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百万人,已经成为运河申遗造势的一个极佳平台。下一步博物馆将致力建设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运河文化资料收藏中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认为,近几年,运河保护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眼光开始向工业遗产、城市文化遗产转移,部门保护开始转向全社会保护。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只有全社会亲近大运河,市民群众参与得越深,运河保护申遗才有活力,运河文化才能发扬光大。他们竞相建议:是否把运河建成生态示范区;运河上多搞些参与面广的竞赛;沿线开发、挖掘、复兴寺庙等宗教文化资源……

  据悉,正在筹建、颇具权威的全国运河研究会有望设在杭州。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