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村“摆七娘”摆进大商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6:54 信息时报

  

珠村“摆七娘”摆进大商场
乞巧女儿们展示着精致的乞巧工艺品。时报记者 杜翠 摄时报迅 (记者 夏令 实习生 张昊 通讯员 田禾) 芝麻香、珠片花、七夕公仔,这些传统的七夕手工艺品如今也走进了商业区。昨起连续3天,“2007广州乞巧文化节”乞巧作品展在正佳广场举行。由广州乞巧文化组委会推荐,刚在东莞荣获了"广东省首届民间乞巧赛艺会"金奖以及"优秀组织奖"的珠村乞巧作品,在此向市民亮相。

  文化节选送工艺品138件

  5米见方的展台上,摆放着此届文化节中选送的最精彩的乞巧微型工艺品,共138件,可谓琳琅满目。它们都是珠村5个祠堂的老中青三代“巧姐”的心血结晶。按照传统习俗,这些工艺品的摆放位置颇有讲究:传统工艺放于展台中间位置,从新鲜泡制的"拜仙禾"、五谷粘制的"斋塔"、三柱80公分见长的"芝麻梅花香"到珠村牌楼模型、鹊桥、七夕公仔依次排列,珠村特有的“七娘盘”和“七娘衣”醒目地高悬于最后。“七娘盘”中粘贴着8件彩纸衣,8双纸鞋、八个纸梳和八把纸剪刀。为什么是八个呢?原来,珠村人想得比较周到,除了7件物品给七位仙女外,也帮牛郎准备了一份。展台左右居后的位置摆放现代作品,用竹条搭建的农舍、用泡膜珠片粘制的瓜果、用腊水熔制的腊梅花等等,尽显巧姐的心灵手巧和无限创意。

  决赛选手也来到现场

  昨天上午,珠村的四位“乞巧婆婆”和12位“乞巧女儿”决赛选手也来到现场。“乞巧女儿”们好奇地向婆婆们请教这些乞巧作品的制作工艺。“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乞巧工艺品,真的很漂亮,手工精细。以前在香港也听过乞巧节,说是中国情人节,但没想到在内地有这么多风俗传统,这么热闹。”唯一一位入围“乞巧女儿”大赛决赛的香港选手罗颂欣说。她告诉记者,这次发现很多广州女孩都会手工艺,所以自己也开始在学了,最想学做小绣花鞋,即可以练手巧,又可以当手机链用。“能学会的话,我会做了带给香港朋友,手工做的在我们那里还是比较少的。其实香港女孩也想融入中国文化,我回到香港后,会努力宣传传统文化,因为它是特别的,应该一代一代传下去。”

  61岁的珠村“巧姐”谢丽霞则表示,希望逛街的年轻人都能看到这些乞巧作品,都来参与这个传统活动。“大家一起参加,越搞越热闹嘛”。

  据了解,广州乞巧文化节主会场设于天河区珠村,5个七娘点产生的乞巧微型工艺品最高峰已达到上万件。今年,为了充分展示乞巧作品精美的工艺,让更多市民了解乞巧,广州乞巧节组委会首次把乞巧作品从城郊村落移至商业繁华地带,从乡村祠堂走进商场。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