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安全施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7:27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新泰8月21日讯 华源“8·17”溃水事故抢险指挥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内知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和治水等方面专家认为,“8·17”溃水事故抢险决策果断,方案得当,措施有力,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的高度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安全施救的救援理念。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8·17”抢险救援专家组组长、国内知名治水专家卜昌森,水利工程专家尹长文研究员以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程卫民教授分别介绍了“8·17”溃水事故的成因过程、事故特点以及救援进展情况等。

  对此次溃水事故的成因过程,专家组组长卜昌森用五句话、二十个字作了概括。一是突降暴雨。8月16日至18日,柴汶河上游两天内的降雨量达到262.3毫米,本次降雨最大3小时降雨量达到99.8毫米,重现期为70年一遇。二是山洪暴发。暴雨来势迅猛,而土壤已经大量含水饱和,溃水位置的上游是新泰和莱芜的不能含水的冲积山,降雨大量汇集形成山洪。三是河水猛涨。因为山区河道短,水流较急,山洪迅速汇入河道,形成最大每秒1800立方米即每小时648万立方米的巨大洪峰。四是河堤决口。由于河床不规则,又是弯道,而溃口上游又是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洪水对堤坝形成强烈冲刷,最后决口。五是溃水淹井。洪水决口,进入当地挖沙的沙坑,后与煤矿的采空区形成沟通,洪水随之溃入。

  尹长文研究员介绍,这次柴汶河的上游降雨重现期达到了70年一遇,在降雨时程的分配上也非常易于形成径流,对防汛非常不利,已经大大超过了目前河道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而堵塞决口仅用了36个小时,这在山东的抗洪抢险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程卫民教授认为,在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撤退中,华源矿业的事故应急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溃水的华源矿业矿井是一个老矿井,垂深达1035米,采掘工作面最远的离井口9264米,而灾害发生时,洪水以每秒900立方米的速度瞬间溃入井下,“井深路远,没有合理的应急预案,很难想象有500多人能安全、迅速撤离。”程卫民说。

  专家认为,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抢险措施科学果断,因此效果也非常明显。事故发生当晚,我省就成立了由气象、水利、机电、排水、通风等领域的十六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紧急召集解放军、武警、预备役战士,投入了6700人的救援队伍,调运了800多辆运输车辆,投入27辆运输车沉水,迅速堵住了决口。此后,制定了地面拦截,矿井抢排,钻孔排水,三管齐下的治水策略。目前,地面的洪水已经完全控制,近五十米宽的主坝以及三个次生坝已经筑就,以防再次降雨冲击矿井。从开滦、郑州、淄博、肥城、枣庄等地紧急征调的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水泵已相继投入使用,剩余几台大型水泵安装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从胜利油田调来的大功率、大口径钻机已布置完毕,将马上投入排水。截至今天下午3时,矿井水位已降到68.1米,比19日8时降低了24.5米。

  谈到被困矿工营救的可能,程卫民直言困难很大。因为,井下情况复杂,最深水平-800多米,加上海拔以上,最深达1000多米。目前国内开采深度1000多米的矿井并不多见,而且溃水量大,还有20万吨砂石,救援工作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尽十二分的努力。

  又讯今天下午,华源“8·17”溃水事故救助捐赠仪式在新泰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华源矿业捐赠100万元,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煤矿工会分别捐赠50万元,泰安市总工会捐赠30万元。

  据悉,省内各地向华源矿业捐助的救灾物资已陆续运抵新泰,总价值近2000万元,这些捐赠将主要用于事故抢险救援及善后工作。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