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11年走遍115个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7:28 南京晨报

  

支教11年走遍115个城市

  每去过一个地方,王鼎宏就会在地图上画一个红圈。 记者邵丹摄

  在金陵中学政治组的教师办公室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很多城市,细细数来有115个之多。这115个圈,圈的是王鼎宏老师11年来支教去过的城市。

  认识王鼎宏的人说:“他啊,整天笑呵呵的,是个好人。”上过王老师课的学生说:“我们最喜欢上他的政治课了,他讲的就比其他老师有意思。”“那你们知道他每年的假期都去农村义务支教吗?”大多数人都会摇摇头:“是吗?我不知道啊。”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了王鼎宏。一个50多岁、笑呵呵的人正在备课。谈到自己十多年来的支教经历,王老师笑着说,要不是一次“意外的缺课”,别人都不知道他的事。

  一次特殊的缺席

  前两年的一次开学,第一天,按照惯例,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来到了学校,准备新一学期的工作。可是,在政治教研组的办公室里,王鼎宏老师的办公桌始终空着。“见到王老师了吗?”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开始互相询问,“没有啊,从上午开始就没看到他了。”“他去哪了啊,也没听说他请假,不会是出事了吧?”原来,王鼎宏还在从西部支教回来的路上,由于路上不太顺利,所以耽搁了,直到开学都没有回来。

  就这样,王鼎宏每年利用假期去山区、农村支教的事情才被学生和同事知道。

  支教也是一种备课

  王鼎宏说,每一次支教,在他看来,都是一次备课的过程。11年里,王老师去过的城市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只有办公室墙上的一张地图把他去过的地方清晰地记录了下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北到黑龙江的海拉尔市,南到中缅边境的景洪市;东到浙江的舟山,西至新疆的霍尔朵斯。

  在与各地的孩子和当地人的接触中,王鼎宏也受到很多教育。在云南文山地区,老山前线纪念碑和烈士遗物前,他看到了为了祖国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在内蒙古的镁矿,当地的水资源紧缺,他看到了保护草原、保护环境的重要;在中缅边境,他看到了愚昧远比贫穷更加可怕。

  这些亲身经历,让王鼎宏的讲课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并且更加生动。学生在听他的讲课时,都会非常感兴趣,记忆也更加深刻。

  西部支教受到最高礼遇

  第一次去西部支教是2002年,王鼎宏跟随支教的队伍来到了四川阿坝地区。在欢迎仪式上,热情的当地人把老师全都高高地抛起来,不停地欢呼。“那是他们当地最高的礼仪,”王老师说,“看到他们这么热情,当时我的心就像燃烧起来一样。当场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告诉他们。”

  在他们就要离开时,身后忽然响起了嘹亮的军歌。唱歌的是一群当年被红军救过性命的居民。他们说,当初多亏了红军才有了这条命。今天,看到义务来送文化的老师,他们很激动,就借军歌来表达感激之情。他们说,只有当尊贵的客人到来时,他们才会唱起这首军歌来表达自己的尊敬。

  27岁四川小伙诠释“人民教师”

  王老师说,有一次,在四川,遇到了当地的一位老师。他姓陈,只有27岁,可是已经是身兼4门学科的老师和班主任了。

  小陈是当地极少的大学生之一,他教了27个学生,其中有19个高中生,其他的有初中生甚至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不要看他这么辛苦,每个月他的工资只有100块钱。”王鼎宏说,“像他这个年纪,在当地,别的人家孩子都几岁了,可是他到现在还没有对象,就因为他赚钱少。”

  王老师说:“我问他‘苦不苦?’他说‘苦啊,怎么能不苦。’‘那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因为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不能忘恩负义’。他告诉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是国家减免了学费把他培养出来,所以他要报恩。”

  “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做教育?”王鼎宏说:“这个小伙子用行动告诉我,怎样做才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最遗憾的事:支教路上父亲去世

  支教这么多年,王鼎宏说自己无怨无悔,可有一件事情最让他遗憾。

  “那是2002年的正月初四,我刚到贵州,却听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那一年的年三十,王鼎宏才回到老家扬州。一向很严厉的父亲,忽然提出让儿子陪他去医院挂个水,又让陪着去澡堂洗澡。“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可惜我没有发现当时的异常。”当天下午,王鼎宏就匆匆上了飞机。

  “离开家的时候,我一回头,只有母亲在朝我们挥手,却不见父亲的身影。心里一阵不安就涌了上来。”到了贵州机场,王鼎宏就听到父亲过世的消息,于是匆匆转机返回了南京。

  王老师说,那是自己唯一一次没有成行。之后,他找了个机会,把那次未完成的讲学补了回来。

  跑不动了就写书送给边远地区的孩子

  “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我会这么热衷于去边远地区支教。”王鼎宏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感恩。”王老师告诉记者,从小,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他一个人在南京上学。周围的邻居都会尽可能地给他帮助。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确立了能帮助别人就帮助别人的观念。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老师没有以前负责了,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娇气了?“在支教的这么多年里,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那就是魂。”王鼎宏说。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是灵魂’,政治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魂。”王鼎宏说,每一次支教,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净化,是他寻找灵魂的一个过程。

  在看过红军的奉献、山区的艰苦、山村教师的无私后,他感慨万分。每一次支教都会让他有所感悟。

  “王老师,您的支教工作能做多久?”“我当然会一直做下去。”“那您干不动的时候呢?”王老师想了想,说“那我就写书,然后送给他们。那些地方的孩子太需要知识了。”“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永远!”王鼎宏说。

  作者:黄敏/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