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挖滥采是最大诱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7:41 法制日报

  全国公安机关从8月20日开始,打响了为期70天的涉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部署开展此次攻坚战,旨在进一步加强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严防各类涉爆案件、事故发生。”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涉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整体态势良好,但涉爆安全隐患依旧存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一些非法矿点私挖滥采,成为了非法爆炸物品生产、销售的“温床”。

  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国爆炸案件、爆炸事故发生起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9%和11%,死伤人数分别下降了41%和55%。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查破涉爆案件3333起,抓获涉爆犯罪嫌疑人5731名,收缴炸药1447吨、雷管461万枚、导火索153万米,捣毁非法制贩窝点173处。

  但今年7月以来,全国爆炸案件、爆炸事故仍时有发生。“民用爆炸物品使用面广、危害性大,1公斤炸药就可以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这位负责人分析说,群众对爆炸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私藏私制爆炸物品,是造成爆炸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从近期排查工作来看,一些地方的非法矿点涉爆违法犯罪活动比较突出,非法爆炸物品的需求源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不少关闭矿点关而不死,有些甚至假借整合、技改之名继续从事非法开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新的非法矿点仍在不断滋生,采取各种手段私挖滥采矿产资源,非法购买、运输和使用爆炸物品,导致爆炸物品非法需求有增无减。爆炸物品进入矿山井下后,监管措施很难落实,致使相当一部分爆炸物品流失、被盗发生在井下环节。

  由于对购买爆炸物品的审批日益规范严格,一些非法矿点很难通过合法渠道购买到爆炸物品,助长了非法制贩爆炸物品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甚至个别合法民爆物品生产销售企业也受暴利驱使违规转让、倒卖爆炸物品。近期,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破获了一个涉及8省25市长期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品的重大犯罪团伙,涉案人员达240余人。据查,该犯罪团伙自2002年以来共非法贩卖炸药1200余吨、雷管740余万枚、导火索25万余米。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以爆炸物品使用量大、非法制贩活动突出的各类矿区为重点,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务求一个不漏地把非法矿点搞清楚,把业主、经营者和涉爆从业人员搞清楚,把爆炸物品来源、流向和处置情况搞清楚。

  本报北京8月21日讯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