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受奖 作战效益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7:41 法制日报

  一线故事

  本报通讯员 李金清 庞志强 本报记者 杨傲多

  头顶炎炎烈日,面对熊熊大火,在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的火场,近日,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又一次出色完成了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灭火作战任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掌声背后,凝聚着官兵对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不懈追求。

  “只要符合发展方向,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去年初,总队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4个特种大队,并配备装甲、运兵、扑救、保障、通讯、指挥等现代灭火作战装备。官兵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边组建边搞新装备训练,不到3个月就形成了战斗力,在参加去年黑河市嘎拉山和大兴安岭“5·21”特大森林火灾灭火作战中,较好地发挥了“尖刀”和“拳头”作用,受到火场军地各级指挥员的高度评价。

  可就是这么一个备受青睐的新生事物却遇到了麻烦。特种大队只是在原有大队基础上改建而成,没有新装备编制,上面也没有这项经费保障。油料费就是其中一项,每个大队所有装备出动一次,仅加油就需要2万多元,有些装备加一次油在林区只能转几个小时。还有装备损耗问题,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林区腹地,参战官兵无路可走,有时必须用特种装备运送官兵向火场快速开进。另外,直接用来灭火的特种装备也必须进入火场一线,连续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的灭火作战,装备和油料消耗无疑成了总队各级的沉重负担。

  就在大家为特种大队发展问题一筹莫展时,新任总队长郭胜辉从其他单位交流过来,经调查了解,他与总队政委郑虎平很快达成共识:“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灭火,特种大队是必由之路。只要符合发展方向,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此后,他们对特种大队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并采取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争取列编等一系列措施,使制约特种大队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他们大力加强火场信息化建设,先后筹集500多万元,率先建立了信息化指挥平台;并与气象部门建立关系,每日对重点林区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降水等森林火险因素进行综合预测,为部队提供火场专项气象预报信息。

  “该不该立功受奖,作战质量效益说了算”

  “哪个单位打火时间长,投入火场多,哪个单位就政绩大。”一直按此论功行赏的惯例,如今在该总队被改写。

  去年,某支队参加黑河市森林灭火作战,在长达12天的时间里,扑打火线300多公里,扑灭火头40多个。可就在推荐其集体立功时,在总队常委会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志认为该支队扑火时间长,部队很辛苦,应该给予鼓励,坚持上报立功。还有的同志认为应该多争取立功指标,这也是扩大部队影响的好机会。可有的同志却认为给他们报功不太“硬气”。

  对此,总队党委书记、政委郑虎平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引导大家分析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上报立功受奖的目的是什么?该支队在扑火中特种装备作用发挥怎样?现代灭火手段运用是否充分?装备等物资损耗如何?投入与产出是不是成正比?归根到底,是在灭火作战中是否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

  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结果,思想很快得到了统一:该不该立功受奖,作战质量效益说了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表面荣誉,不要不争;纠正灭火作战不讲成本效益问题,必须从评价功过是非开始。

  如今,灭火作战讲求成本效益成了官兵的自觉行动。总队兵力少与防火灭火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使有限的兵力发挥最大效益?他们根据防区南北气温变化规律,创造性地实施了“北兵南调”、“东兵西移”的用兵政策。春防初期,他们将驻大兴安岭北部的大队调到岭南重点火险区靠前驻防,待岭北气温回升再将部队调回驻地。同时,他们根据省防指的要求在防期内将省内东部地区部分兵力调到西部重点火险区驻防。此举,使驻防林区火灾大大减少。

   “体现人本理念,提高部队战斗力”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去年扑救黑河市嘎拉山森林火灾滨南林场保卫战中,大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向林场包围,油库、储木场危在旦夕,200多名群众没有退路。总队参战官兵冒着随时被大火吞噬的危险,于险中避险,采取打烧结合的方法快速撕破火线,不仅保住了自身安全,还成功转移了被围困的群众。这是他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灭火作战的体现。

  森林灭火作战是高危职业,组织不好很容易发生群死群伤问题。为确保参战官兵生命安全,总队党委始终把火场安全作为重点问题,“一班人”态度十分鲜明:“体现人本理念,更要提高部队战斗力,而不是靠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的消极保安全。”

  为此,他们把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科学指挥能力作为火场安全的重要基础。将战术训练场设在山区林地,在多种地形条件下开展仿真训练,规范了“一点突破,两翼推进”、“多点突破,分段扑灭”、“强攻推进,递进超越”、“两翼对进,钳形夹击”、“以火攻火,打烧结合”、“打清结合,稳步推进”、“碾压射水,预设隔离”等多种灭火战法。他们还组织官兵学习军事地形学、气象学等,为各级指挥员科学指挥提供了理论支撑。

  他们把提高官兵处置险情能力作为火场安全的关键,认真搞好火场预设避险、紧急避险训练,总结推广点火自救、迎面突围、卧倒避险等8种紧急避险战法,使官兵学会在危急时刻选择正确避险方法。他们还注意提高干部战士的体力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火场紧急避险打下良好基础。

  他们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火场安全的基础,不仅较好地完成历次灭火作战任务,还创造了连续4年扑火百余场无一重伤和牺牲的纪录。总队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委员通报表彰,去年还被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授予“扑火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