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四次加息累积效应初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7:48 南京晨报

  “又加息了?”“房奴”李先生在电话那头喊出了声,这是昨晚7点。

  差不多同时,在南京某房地产网站上班的曹小姐刚回到家中又折回公司,将网站上的“房贷速算器”再次更新。这已是今年3月18日以来她第四次更换“房贷速算器”上的利率。

  累积效应让楼市风险正变大

  “还没开始还贷就加了两次息

  今年6月份,开头提到的李先生在百家湖国际花园看中一套127平方米的房子,总价70万,如果首付三成21万,剩下的49万办理商业贷款,分20年还清的话,每月要还3544元。想想不断上涨的房价,咬了咬牙,李先生把购房合同签了。李先生的房子是6月份买的,现在还没有开始还贷,在这个等待银行放贷的过程中,央行加了两次息,一次是7月21日,昨天又是一次。如果计算一下,经过这次加息,他的每月还贷将变成3632元,短短两个月时间,每月的支出就多了88元。再计算了一下所有的利息,李先生更是沮丧了。光利息他就要付381678元,上次算时还是360684元的,房贷还没开始还,利息一下子多了2万多块。“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现在本金利息加起来总共要还871678元。将近90万,我真成了百万‘负翁’了。”李先生调侃道,“我现在在上海工作,家却安在南京,每两个星期才能回南京一次,为啥要这么来回奔波?就是觉得上海的工资高一些,想多赚点钱能还上房贷。”李先生说,现在生活的重心都是围绕房贷来转。今年股市不错,他也拿了三四万块钱进去,碰上5·30大跌,之前的利润全没了。现在指数又高了起来,星期一大涨了248点。欣喜地查了一下账户,总共赚了5000元。真可谓好景不长,才隔了一夜,加息了。”

  贷款负担加重,楼市步伐可能放缓

  与此前都是周末加息不同,此次工作日期间便加息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意外。南京青衣墨子不动产公司负责人说,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加息的巨大决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流动性依旧过剩,市场依旧火热,加息是肯定的、也是迅速的”。据了解,从2004年10月首次加息开始,短短三年间,央行已8次加息了。一位三年前购买商品房的市民表示,从当初5.76%的贷款利率水平上涨到现在的7.56%,房贷利率多了2.8%。三年下来,每月还款大约增加近300元。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这样的幅度并非小数目。南京万唐置业总经理周斌说,或许对于已经购买房子的市民而言,由于房价本身上升了很多,他们在分享房价上升带来的愉悦时可能并不会觉得负担加重;但对于还未购买房子的市民而言,一方面要承担高价位房价,另一方面还要负担高利率的贷款,两者相加,负担可想而知。

  南京一家民间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此次再次加息后,市场上投资和自住的购房者都将会有所减少,负担的加重无疑将使得不少人放慢步伐。累积效应显现,楼市风险加大当购房者的脚步放慢后,进而影响的必然是开发商。城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表示,加息虽然每次的幅度较小,但累积起来看不容小觑。尤其是那些依靠银行贷款生存的开发企业,高利率将给其致命一击,在本身很难拿地的今天,加息无疑如催化剂进一步加速房企优胜劣汰。“先淘汰的必然是那些中小企业,但对于大企业而言,风险同样存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在房价上涨到如今这一高位的时候,不少开发商已经心惊胆战。一家前不久高价夺得河西某地块的开发商坦言,目前而言,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赌的都是预期,而预期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一旦市场出现震荡,楼市就会一泻千里。“就像美国的此次次级债危机,发生之前并没有任何征兆;而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正是与该国连连加息有关。”该开发商表示,当加息加得越高、房价涨得越高时,楼市泡沫也就越容易破灭。南京大学房地产信息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同样认为,连续上调房贷利率后,楼市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地产业实际上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温水煮蛙”。他提醒,购房者和开发商留意这种“小幅多频”方式所形成的累积效应,而投资者更应该谨慎入市。

  到手利息比年初多了七成

  自3月18日央行今年首次加息,到昨天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07年共加息四次。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提高到了3.60%,再加上8月15日刚刚实行的利息税新政,扣税后存款实际利率为3.42%。

  以一年期10万元存款为例,在今年初加息前,利率为2.52%,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后,可得2016元利息。四次加息、利息税降至5%后,可得3420元利息。利息增加了1404元,增幅高达70%。

  国债收益又比存款少了

  在降税和本次加息后,3年期的储蓄利率税后收益为4.7025%,5年期达5.2155%。而对于5月10日开始销售的3年期国债,由于恰逢今年的第二次加息,因此票面年利率相应提高到了3年期4.11%,5年期4.62%,分别比同期限存款利率低0.5925%和0.5955%。6月11日开始销售的2年期首期电子国债票面年利率仅为3.42%,比4.0185%的税后存款收益率低0.5985%。算下来,存款收益比国债收益高出近0.6个百分点。

  储蓄型险种再受冲击

  经过这次加息,一年期定期存款的税后利率由3.16%上升到了3.42%,而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仍为2.5%,两者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储蓄型的险种越来越没吸引力了。保监会自1999年6月以来就规定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得超过2.5%,也就是说,市民购买寿险产品的保底收益率在2.5%以下,其余就要看是否有分红或者其他投资回报了。

  传统寿险受冲击最大,分红功能的万能险、分红险产品抵御加息的能力稍强一些。因为保险公司能够把投资收益和投保人进行一定比例的分享,公司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在银行存款中,加息减税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从而间接提高投保人的分红。这样,分红和预定收益加起来,仍然有可能跑赢3.42%。

  TIPS

  历次加息后,到银行转存的人都会增多,不少市民赶着把刚存的钱转存。在此,专家提醒,已存天数较长的再进行转存不划算。储户可用公式算一下转存临界点:临界点=所存的天数×(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如果已存天数大于临界点,则转存不划算。若存入天数小于临界点,则可以转存。

  TIPS

  从年初到现在30万组合贷款

  每月增加84.73元利息

  我们以15万商业贷款和15万公积金贷款,贷款15年为例,以年初的利率水平计算,15万商业贷款月供为1250.76元,总利息为75137.09元,公积金贷款月供为1154.4元,总利息为57792.26元。

  在最新利率水平下,按照现行优惠利率8.5折实际利率为6.426%,则15万商业贷款月供为1300.57元,比年初增加49.81元,总利息84102元,比年初增加8964.91元;15万公积金贷款月供为1189.32元,比年初增加34.92元,总利息64077.3元,比年初增加6285.04元。从年初到现在月供利息增加了84.73元。

  左小蕾:

  不要觉得0.27%对自己影响不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央行加息已在预期内。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还很高,流动性过剩还比较明显,央行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人觉得0.27%对自己影响不大,是不对的,因为央行逐步的加息会产生一个累积效应,所有的市场参与主体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

  她还说,以前央行加息习惯上是在周末宣布,这样会有一个间隔,但这次选择周二宣布加息,从经济学上来说,如果央行的做法超出了市场参与主体预期的话,理论上讲,应该产生冲击性的影响。

  作者:黄淑惠 徐关辉 李幂 黄阳阳 王琴/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