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老乡情更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8:30 大江网-江西日报

  

他乡老乡情更浓

  在温州的江西老乡向黄美玲(右三)一家伸出援手。华铭摄

  收到1万多元捐款

  8月16日下午3时12分,接到记者电话时,余哲正在给孩子换尿布。4个小时前,余哲和妻子一起到温州某医院为孩子办理了出院手续。同行的还有六七位江西老乡,他们代表在温州的70多位老乡,送来了1万多元捐款,还有对孩子的深深祝福。

  外出打工以图摆脱贫困

  余哲和妻子黄美玲来自抚州市乐安县谷岗乡,家庭经济困难。2006年,为了生计夫妇俩赴浙江温州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无一技之长,两人所找的工作都不理想,月收入加起来不到2000元。今年1月,黄美玲怀上了孩子。小生命的孕育给小两口带来了幸福与希望。

  但这种幸福与希望在7个月后变成了痛苦。7月11日下午,黄美玲突然感到肚子疼痛,像刀绞一般。不祥的感觉袭上心头,她赶忙叫上正在上班的丈夫一起到附近的医院,这家医院的医生稍做检查后,就让他们赶紧转到大医院去。当天晚上,黄美玲顺利产下一男婴。

  早产儿需一笔治疗费

  夫妻俩还没来得及体味初为人父人母的幸福,医生便告诉他们,小孩是7个月的早产儿,发育不成熟,需要在保暖箱里调养至少三周时间。加上营养、治疗等,一天费用要近千元。

  夫妻俩傻眼了,孩子住一天院就等于他们半个月的收入呀,他们哪里负担得起!很快10多天过去了,加上生产费,夫妻俩已欠下医院1万多元。医院不时地催款。那些日子,余哲每晚都从噩梦中惊醒,深深的自责让他万般痛苦。

  为筹钱网上求助

  7月29日晚,快被逼疯了的黄美玲独自走出了出租屋。她到了一家网吧,半个月的煎熬让她迫切需要倾诉。在QQ上,黄美玲逢人便讲,但没人愿意“倾听”。到了晚上11时,她终于等来了第一位听众。网名为“种善因得善果”的网友张云华听她讲完了遭遇,鼓励她一定要坚强,要坚信这世上好人多,并表示愿意帮助她在网上寻求帮助。

  8月2日,张云华在网上找到了“江西人在温州”论坛的QQ群,便发了求助信,却被里面的人骂成骗子。委屈的张云华为自己辩解,说他打电话到医院核实了,并当即公布了医院的电话、自己的姓名、所读学校的电话,但依然没人肯信他。

  张云华的发言引起了QQ群管理员“绝对OK老表”的注意,他请张云华到群外来私聊。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绝对OK老表”表示将会去医院核实,属实的话将发动老乡帮助黄美玲。

  异乡上演乡情行动

  “绝对OK老表”名叫胡美荣,南昌县八一乡人。2000年到温州闯荡,在瑞安开了家小汽配店。去年9月,为了“增进乡情,促进友情,团结互助”,他和一些老乡在网上创建了“江西人在温州”论坛(http://www.jx0577.com)。乐安小老乡的遭遇让胡美荣心急如焚。他打电话给论坛创建人龚建辉,两人达成共识:一定要尽老乡之谊。8月3日,龚建辉和4位在温州市区的老乡一起来到医院。身处困境中的余哲像见到亲人一样,当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当日傍晚,龚建辉将医院了解的情况、医院的证明材料都发到了论坛上,呼吁大家尽一份乡情,为乐安小老乡捐款。

  一场异乡爱心行动拉开了帷幕。

  8月16日,回忆起那些天的情景,32岁的龚建辉依然“心潮澎湃”。他说,8月4日、5日,他什么事都不能干,就坐在电脑前,查一笔笔捐款,公布一笔笔账目,接一个个电话。捐款的人除了在温州的老乡,还有在杭州、丽水等浙江其他城市的老乡。一位网名叫“冰雨”的老乡,工资不是按月发的,他手边没钱,便到老板那里预支了钱来捐款;一位叫万海斌的老乡,大热天坐了50多分钟公交车送钱过来;一位来自吉安的老乡,为了赶时间开着工厂的铲车来交捐款……

  许多刚参加工作、或是手头很紧的老乡,他们没钱献爱心,便献上了自己的祝福。余哲说那些天他接到了200多个电话,都是老乡打来的。祝福他的孩子,鼓励他们夫妻要坚强,不能放弃。余哲自小父母双亡,老乡的祝福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本报记者刘勇 实习生廖耿宇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