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有什么样的文化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9:00 解放日报

  昨天上午9点,世贸商城门口,人群绕着栏杆排成蜿蜒的长龙。

  这天,是2007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今夏本市最大的文化盛宴,在与天气一样火热的人气中拉下帷幕。

  本次书展这一周,以其10余万种图书、250多项相关公共文化活动,吸引了19万人次进场,销售额达2500万元。19日、20日还连续两天加开夜场,延长至晚上10点。

  盘点此次书展,留给我们的,不止是书香……

  好书盘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书,是书展永恒的主角。本次上海书展共聚集了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图书10多万种,其中新书近4万种,为历届之最。

  从今年书展每天的销售排行榜来看,读者最爱的,还是传统文化类图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易中天《品三国》(下),延续了去年书展上《品三国》(上)的人气;上海辞书出版社与“文化中国”栏目联手出版的《文化中国书系》也是“文人读史”类的图书,其中《说孝庄》位列8月18日销售排行榜第一;三秦出版社《国学大书院》系列丛书是“经、史、子、集”的原著读本,带有名家点评,也很受欢迎……

  以“上海”为主题的城市文化类图书,在今年的书展中颇为瞩目。文汇出版社的“海派文化丛书”和最新推出的“上海老城厢丛书”,都曾入围单日排行榜前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上海系列”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上海书系”、上海文化出版社的“上海题材”系列等,也都在本次书展上热卖。

  即便是更严肃的纪实、传记、纯文学类读物,也未必就受冷遇。老一辈外交家黄华同志的个人传记《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细节,在书展第一天就位列销售排行榜第3位;澳洲作家马格斯·朱萨克的新作《偷书贼》,被逛书展的读者称为“一见钟情的好书”,在单日十大排行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国内作家的小说新作,如上海女作家唐颖的长篇《初夜》、军旅作家石钟山最新作品《锄奸》等,也都得到纯文学爱好者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书展提供了1.2万种外国原版图书。“上海市民对外文类图书的阅读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特色。越来越多的读者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学习外语或跟风去阅读。”全球最大的教育类出版集团“培生教育”的高级业务主管张宇峰告诉记者。

  由于书展适逢暑假,加上流行文化的大众属性,可以理解青春读物的抢眼。第一天销售榜上,“好男儿”吴建飞的《飞一般遇见》高居榜首。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青春读物策划中心主任邵敏认为,青春读物也具备励志作用,年轻人能从书籍中感受积极的人生,走出简单意义上的崇拜与追捧。

  10多万种图书,一个人一辈子都读不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但只要有好图书在,有爱书人在,阅读的价值,就永远不会消解和湮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书展,永远是好书的集会,读书人的天堂。

  亮点盘点:谁最闪耀,以何为贵

  关键词:多元

  谁是书展最闪亮的“明星”?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学历史老师纪连海。纪老师18日在上海书展上一口气签了3000余册图书和DVD,将备受关注的娱乐明星“超女”、“好男儿”统统打败。在书展亮相的知名作家,还有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最年轻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科普作家叶永烈……

  多元的,不仅仅是出席书展的众多明星加名家,还有排行历年书展之首的250项活动。

  由《咬文嚼字》杂志社举办的认字大赛,电脑屏幕上题目刚现,底下就举起只只争相答题的手;进书展,还可以听场“故事会”,家庭讲故事接龙比赛上,全家上阵的接近三分之一,参赛年龄最大70岁;还有将石库门场景搬来集体怀旧的连环画展区,《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引得老人稚儿纷纷坐在长板凳上静静品读……

  在书展主办地世贸商城兜一圈,颇有“移步换景”的感受:一楼是静静翻书的爱书人,四楼江南丝竹声悠悠,七楼的签售活动热火朝天……每一项活动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文化影子。对这个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宽容心态或许也很重要。“超女”李宇春来书展签售的那天中午,记者亲见十余女生追着李宇春离去乘坐的汽车,但同样也亲见这些难抑激动的女生手中,不止是那本偶像的新书。

  关键词:开放

  “如果不是台下坐着的都是黑眼睛、黄皮肤,我甚至会以为这是我在美国、加拿大参加新书发布的场景。”

  来自美国的作家阿黛拉在自己的讲座结束后对记者说,上海读者的开放心态令她惊讶。中国作家陈忠实则以浓重的西北口音告诉记者,书展签售前,他还担心上海读者不喜欢“西北风”,谁料一入场就看到长队绵延,“最后为了赶飞机,不得不暂停售书……”

  “这次书展上,我们获得了和同行、用户以及读者互动的难得机会,上海书展满足了我们这样的境外出版商本土化的需求。”“培生教育”的张宇峰说,本届书展为境外出版社专门辟有版权洽谈馆。除培生教育外,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CCH等国际知名出版机构都设了展台。

  此次书展的另一大特色是,作为东道主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展区放在四楼,而人气更旺的一楼和三楼,则给了外地出版社、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一楼还特别开设了全国文艺图书精品馆、全国社科图书精品馆。

  开放的书展吸引了苏浙及周边地区的读者。据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社读者服务部的董世平介绍,出版社读书俱乐部现场招募到的会员中,不少来自江苏、浙江。通过上海书展,一个长三角文化交流阅读圈正在形成。

  关键词:睿智

  书展第一天,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开讲“历史上的中国疆域”,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原先准备的座椅不够,听讲者就搬走一旁“可的便利”供人休息的部分折叠椅,“借用”近两小时之久。葛教授讲的东西学术性多于故事性,但成为书展最受欢迎的讲座之一,依托的,是睿智的力量。

  易中天、于丹就“阅读是一种生活”进行对话,当两人从侧门进入会场时,全场读者几乎一同起立,向两位学者鼓掌致意。人们所敬仰的,是睿智的力量。

  这次书展,还正值两弹元勋钱学森院士的3000封书信集结出版,上海书展专门设置了钱学森主题馆,钱老的手迹、手稿、照片等都在这次展出中集中展示。在读者留言簿上,数十名读者传递了同样心声:“钱老,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打动人的,还是睿智的力量。

  书展上,还举办了《贺兰山岩画》研讨会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这些图书,读者群很小,却无疑体现了一个书展厚重的文化追求。

  关键词:贴近

  一场由《青春的扉页》主编带领“十大校园写手”所做的“暑期作文讲座”,座无虚席。一位带着女儿静静旁听的妈妈告诉记者,讲座解答了家长和孩子的很多困惑,想不到逛书展,还有这样的收获。

  作家秦文君告诉记者,本届书展她共参加了3次活动。“除了我自己的新书发布会,其余两场都是与市民互动的服务性活动。在与家长的座谈会上,我们共同探讨早期阅读培养的重要性,家长都抢话筒要倾诉;参加‘绿色阅读’的名家导读,那天我提早来了一小时,看到展馆门口未入场的很多市民都在谈这个讲座。”

  贴近普通读者心灵的,还有书展的服务本身。4辆空调大巴每天往返近40余次,接送读者2000余人次。此外,上海书展特辟出1000平方米的休闲区域,引入肯德基、美罗思、可的便利等为读者提供食物及水,让读者尽情徜徉书展而无后顾之忧。零售区域全场普及银行POS机和手推车服务,并向读者赠送“爱心拎手”,同时在一楼大厅设立图书托运点,世纪出版集团还推出了专家坐堂导读活动,在销售服务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报记者 林环 尤莼洁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