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市”与“富民”的和谐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9:38 南方日报

  ■又好又快看广州③

  广州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但实现了“快”的目标,也从来不放弃“好”的追求,连续几次的党代会精神是最好的明证——广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适宜目标,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表明领导人在考虑广州发展时有了新的观念。第九次党代会给广州注入的新元素则是“富民强市”的理念。

  3个月前,“惠民”66条一经出台,羊城市民不禁叫好。“富民优先,民生为重”,成为广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指针”。

  “解痛药”和“心灵鸡汤”

  黄笑莲对“惠民”66条带来的实惠,比谁感受都深。

  今年50多岁的黄笑莲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而且平时还会有一些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因此,莲姨经常要到医院开药服用。每月平均需要花费500元左右的医药费,对于每个月退休工资只有1100元的莲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今年7月初她到越秀区中医院看病,医生就建议她申请慢性病门诊医疗待遇。申请之后,莲姨由于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可以报销200元。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政府实施这项政策对我们来说,不仅是经济上受惠了,精神上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了。”

  莲姨是众多慢性病受惠者之一。

  今年6月,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将指定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和《关于将糖尿病等7种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从7月1日起,首批将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帕金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精神分裂症等7种慢性病的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消息才传出,一大批患此类慢性病的参保人心里放下了一块沉沉的石头。

  就广州市劳保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8月20日止,经审核确认为指定慢性病的参保人已达12.54万人,享受待遇的参保病人达16.15万人次,平均每人次医疗费用64.4元,医保统筹基金累计支出1105.4万元。这1000多万元,不仅为12.5万人带来了病痛上的“解痛药”,还为他们的心灵带来了一坛香甜的“鸡汤”。

  富民程度也要领跑全国

  今后,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的节余情况,逐步将更多的指定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也就是说,将有更多的“莲姨”将踏上享受慢性病门诊医疗待遇的“幸福号”列车。

  事实上,“又好又快”的更终极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惠民”66条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有关,落脚点是协调利益关系、保障基本权益、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富民强市”也好,“惠民”66条也好,说到底就是政府在不断自促、提高自身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奥妙在哪里?

  确立“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政策导向是关键:大力优化全社会创业环境,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在发展中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加快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着力为群众提供普惠型公共服务和共享型社会保障;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基本消费。

  朱小丹再三强调: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广州的社会富裕程度也应该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度审视“强市”的内涵,可谓意味深长。“强市”,就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的硬实力上,而且体现在社会进步水平、城市文化品格、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民素质等软实力上。

  “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塑造城市先进文化品格,更加注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朱小丹说,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务求实效,使“富民强市”战略为全市人民带来富裕和谐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严丽君 许蕾

  实习生 黄庭辉

  通讯员 周方 陈伟秋 林甲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