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9:40 南方日报

  在国外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

  外交部发布领事保护协助指南,提醒中国公民注意19种常见问题

  外交部21日发布2007年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并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

  新华社电 21日,首批共5万本《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在首都国际机场免费向出境中国公民提供。

  《指南》提醒中国公民出国后注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遵守当地法律规定,注意交通安全(在实行靠左行驶的国家应尤其注意)。

  《指南》说,公民出国后应严格按照签证或居留许可上允许的时间在有关国家停留。如需在国外停留较长时间或所在国局势不稳,建议前往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进行公民登记,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使、领馆能及时取得联系。

  此外,出国后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防盗、防骗、防诈、防抢、防打。在住处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让小孩告诉陌生人父母不在家;出门时尽量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也不要在居住地存放大量现金;不要在私车的明处摆放贵重物品,如车胎被扎,修车时务必要先锁好车门;不要将文件、钱包、护照等重要物品放在易被利器划开的塑料袋中;不要在黑暗处招呼出租车;不要轻易让陌生人搭乘您的车;不要和陌生人一起行走。

  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以防被敲诈;不要在黑市上换汇;如警察检查您的护照等证件,应先请他出示证件,记下他的警牌号、警车号;交罚款时不要当街交给警察,而要凭罚款单交到银行等指定地点。

  如发生被抢、被盗、被骗或被打事件,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并要求其出具报警证明,以便日后办理保险理赔、证件补发等手续。

  留意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信息,了解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与邻为善,入乡随俗,尽快适应当地生活,融入当地社会。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循正当途径解决,不要采取贿赂等不合法方式,以免问题复杂化。

  熟记当地火、警、急救等应急电话。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注意在外饮食健康,尽量避免吃未煮熟的食物或喝未煮开的水(除正规密封罐装矿泉水);切勿前往疫区、辐射区、赌博、色情等场所。

  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与家人或朋友保持正常联络,以免亲友担忧。

  □相关

  外交部将设领事保护中心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魏苇21日表示,外交部近期将正式设立领事保护中心,以应对日益增多的领事保护工作需求。

  魏苇在出席《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首发仪式时告诉记者,去年一年有3400多万名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共发生领事保护事件3万多起。外交部领事司的领事保护处已不能再应对这一巨大工作量的需求,亟待扩充。

  此外,从国际上来说,目前大部分国家都专门设有领事保护局或领事保护司,将领事保护处升格为领事保护中心也正是出于这一考虑,魏苇表示。

  2006年5月29日,外交部首次在领事司内设立领事保护处,专门处理和协调中国海外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出国前注意事项

  护照剩余有效期至少一年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建议中国公民在出国前登录外交部网站(www.fmprc.gov.cn ),查询中国各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方式以及相关旅行提醒、警告等海外安全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指南》建议公民在出国前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检查护照有效期(剩余有效期一般应在一年以上),以免因护照有效期不足影响申请签证,或因在国外期间护照过期影响行程。

  办妥目的地国签证,确保自己已取得目的地国的入境签证和经停国家的过境签证,签证种类与出国目的相符,签证的有效期和停留期与出行计划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际惯例,即使已取得一国签证,该国也有权拒绝入境而无需说明理由。

  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并随身携带接种证明(俗称“黄皮书”)。有条件的话,最好做一次全面体检。

  慎重选择携带个人药品。许多国家对药品入境有严格规定,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出国前应了解有关国家的海关规定,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所携药品的品种和数量。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出国前应给家人或朋友留下一份出行计划日程,约定好联络方式。建议在护照上详细写明家人或朋友的地址、电话号码,以备紧急情况下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护照、签证、身份证应复印,一份留在家中,一份随身携带,还要准备几张护照相片,以备不时之需。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