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援藏干部  宫正宇 肩负援藏使命 心系高原净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9:41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蔡方

  宫正宇其人:

  宫正宇,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验分析组负责人。2004年8月,他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至2007年7月任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在3年的援藏工作中,宫正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西藏环境监测事业中,为提高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宫正宇曾先后被评为2005年度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先进工作者,成为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见到宫正宇的时候,他刚刚结束3年援藏工作,从西藏返回北京。没见他之前,我眼前浮现的是一个面庞黑黝黝的男人,像西藏康巴汉子一样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经常会发出爽朗豪放的笑声。见面之后有点意外,他戴着眼镜,身材修长,性格沉稳,说话语速比较慢,一看就是学理科出身的人。

  宫正宇,35岁,辽宁省大连人,硕士学历,从小到大一直在北方生活,援藏之前去过的最高山是海拔1500多米的泰山。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直在实验室做分析工作,后来担任总站实验分析组负责人。2004年初,国家环保总局给总站下达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指标,宫正宇本人原不属于援藏条件范围内的人员,但他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

  西藏,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但是旅游归旅游,工作却另当别论了。在那里,宫正宇要克服高寒、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强、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等困难,并且一待就是3年。

  1

  扎实做好监测工作群众利益摆在首位

  1999年刚到总站工作时,宫正宇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为了尽快熟悉环境监测业务,他参与了多个课题研究工作,以便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几年来,宫正宇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环保总局的科技标准课题和科技部科研技术攻关课题。2002年下半年,总站进行计量认证复审工作,面临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人员对复审工作不熟悉等困难,宫正宇带领分析组严格执行工作计划,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完成了大批仪器设备的技术资料归档、固定资产核查、计量仪器复检等具体工作,最终在2003年年初,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审。

  作为技术人员,他经常被派到全国各地处理环境突发事件。2002年5月,河北省定州市37家钢网企业直接向地下排放生产废水,引发了污染纠纷,造成群众集体上访。为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派宫正宇和同事对定州的地下水进行了全面监测分析。为了让当地群众了解采样过程,说明采样的代表性,他们邀请定州市电视台对采样全过程进行了录像。采样结束后,他们又要求群众代表和市政府代表护送样品到总站,邀请他们参观总站高质量的监测分析实验室,并且连夜在总站实验室进行分析,以最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监测报告,最终让定州群众能够放心饮用地下水。

  2003年9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部的委托,要对“神州五号”宇航员居住的“问天楼”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问天阁”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宫正宇和同事在“十一”假期先后两次远赴航天城,他们下了飞机就直接赶赴现场进行检测,又连夜加班做分析测试,及时提交监测报告,并针对监测结果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圆满完成了检测任务。

  自2002年春天开始,宫正宇协助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参加了“哈尔巴岭日遗化武挖掘、回收、销毁工程”环境管理对日谈判工作。针对日方在谈判桌上采取的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的态度,他不卑不亢,不辱使命,为中方提供谈判资

  料,同日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最大限度地为日遗化武挖掘、回收、销毁工程的可靠、稳定、环保运行,为当地人民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那段时间,宫正宇由于工作繁多,每天都在想事情,慢慢地,到了晚上睡不着觉,血压也开始升高。

  重庆开县发生重特大井喷事故后,总站派宫正宇立即随国务院工作组赶赴现场。宫正宇接到通知后,连换洗的衣服也没带,连夜赶到开县,跟随国务院工作组开会。第二天,宫正宇马上联系重庆市环保局在现场的同志,和他们一起研究已经获得的监测结果和应急监测方案,并指导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开县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开展了高桥镇核心区警戒线外围的环境空气中硫化氢的监测。在压井成功后,他积极配合、组织监测人员进入核心区现场参加环境空气中硫化氢和地表水中硫化物等采样和分析测试工作。事故处理稳定下来后,他配合国务院其他部门,客观、真实、详尽地完成了污染事故调查技术报告,为事故的最终处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为环保系统赢得了荣誉。

  在总站,日常需要接待的群众咨询很多,告状的,要求去监测污染源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比比皆是。对此,宫正宇说:“在这里,我们是代表监测总站甚至国家环保总局在接待或答复群众的咨询,一定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无论何时接到群众的咨询,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耐心处理。”宫正宇认为,接待群众咨询工作,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要有耐心和爱心,不能让群众感到监测总站门槛高,令人望而却步,寒了群众的心。

  2

  心系西藏环保事业树立援藏干部形象

  2004年初,当总站要挑选一名技术人员去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站进行3年援藏的消息传出后,那天晚上,宫正宇又失眠了。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到底要不要去援藏?他心底一个声音响起,西藏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自己是总站实验分析组负责人,就是搞技术的,西藏非常需要我这样的人啊!而且,我可以用这段时间了解地方工作的流程、地方上同志的想法。如果去西藏待3年,那不是正好可以了解基层工作吗。这时,心底又响起另一种声音,自己能适应西藏的环境吗?去西藏意味着和家人两地分居3年,家人同意吗?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到现在还没要孩子,如果去西藏,这3年肯定要推迟要孩子的计划。

  思前想后,宫正宇终于下定决心,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时刻都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只贪图自己良好的工作环境,要为组织分忧,让组织放心。”于是,他主动申请赴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站工作。在他的坚持下,最终组织上派他到西藏去工作。

  我问他:“爱人支持你的决定吗?”他说自己也花了一番工夫去沟通,因为没有谁愿意长期两地分居。

  2004年7月,宫正宇作为第4批对口支援干部来到西藏,担任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兼总工程师。第一天到达,尽管宫正宇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突然来到海拔3600多米的地方,氧气明显减少,高原反应还是让他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处于浅睡眠状态。

  第一天上班,在欢迎会上,宫正宇望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神,看着一个个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他表态说:“我是来做技术支持的,我会将所有的监测技能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给你们,等3年后我走的时候,希望能带出一批技术骨干。”

  然而,真正要沉下心来在西藏待3

  年并不容易。尤其每当下班以后,只剩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那份孤独就如汹涌的波涛一样阵阵向他袭来。那时候宫正宇非常想家,想念北京熟悉的环境。但是,他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区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来。

  西藏自治区监测中心站只有30多人,监测队伍不健全,监测力量较弱。宫正宇说,他刚去的时候,那边节奏慢,工作效率较低。通过增加技术人员,提高监测技能,添置监测仪器,提升监测自动化程度等措施,现在,自治区监测站可以在一周内同时做3~5个项目,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西藏工作生活环境比较艰苦。有一

  天,宫正宇派工作人员到盐湖去做金属锂的验收监测。后来这位同事发来短信,说他们夜宿在“22号道班”,也就是说,他们直接就在公路上过夜了。在高原工作,最怕休息不好,但这位同事遇到的情况是常态。看到这条短信,宫正宇心中很不是滋味,随后他就建议为监测站添置了现场分析仪器和野外作业生活设施,尽量改善在外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

  日常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并经常同职工谈心,很好地调动起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宫正宇时刻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他为全站干部职工谋福利,推进委托监测收费改革。援藏期间,他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收费标准报批工作,理顺委托监测费用管理,使职工收入不断提高,职工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也不断增强,监测工作全面展开,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受到环保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西藏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8,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西南重要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生态屏障。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矿产、藏药材、旅游等资源开发以及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援藏期间,宫正宇参与制定了《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他还组织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期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需求》。这些规划进一步提升了西藏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和污染事件预警预报能力,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此外,宫正宇配合自治区环保局完成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各地市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工作,为各地市的监测站配置常规监测仪器和基本的实验用品,使其能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饮用水质、环境噪声等常规监测,极大地改变了各地市环境监测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大幅度提升了全区的环境监测能力。

  3

  严格日常程序管理全面提升监测质量

  监测工作什么最重要?3年来,在监测技术管理过程中,宫正宇认为环境监测质量和监测人员技术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初一年半,为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宫正宇每周都找一个下午,对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技术问题的专题讲解。他拿着监测纪录一点点地分析,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不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针

  对分析中产生的问题,他还着重进行了常规监测技术和实验室分析技能的操作培训。

  这样的培训虽然多,但是讲完了技术人员的错误还是会犯。宫正宇感到纳闷了,他心想,是他想得不够细致?还是没讲到他们心里去?思前想后,宫正宇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即他列出题目,让技术人员自己讲。比如,让技术人员讲氨氮分析,要讲出监测原理、流程、干扰因素、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宫正宇从主讲变成了听众,听完后他会逐一对在座的人提问,新的学习方法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对此,宫正宇说,以前是他讲,技术人员被动地接收信息。现在是他们自己讲,即使他们照着书念,也是需要有所准备的。由于每个听课的人都要回答宫正宇的提问,因此就强迫自己看书,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宫正宇还经常深入现场,实地讲解采样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技术操作。宫正宇亲自操作分析仪器,讲解技术要点,使分析人员的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说,注重细节时很有意思。不管做什么,只要用心看,很快就能学会。他每天去实验室走一圈,站在技术人员身后,看他们是如何操作仪器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

  实验室里有个藏族姑娘,名叫次央,以前问她问题时,她脸憋得通红,问什么都不吭声,不敢抬头。随着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她也变得有说有笑了。

  以前,监测站水质监测部分指标(如氨氮、硫化物、铜、铅、镉等)选用的分析方法不合适,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要求。宫正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西藏环境的实际情况,先后变更了8种分析方法,监测分析结果与相应标准有了可比性,大大提高了监测站的监测能力。

  在工作中,宫正宇发现水质大肠菌群指标监测过程繁琐,需要两次接种,分析的周期较长,同时还存在假阳性的问题,对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很多技术人员不愿去做这个监测。宫正宇想起在北京曾经用过的一种分析设备,于是他便和那家公司联系,让他们送来样机,因其操作简便实用,准确度又高,受到大家的欢迎。于是,宫正宇积极联系购进了这套国外先进仪器,用于水质大肠菌群和粪大肠杆菌指标的检测分析。

  由于西藏地域广阔,监测力量薄弱,监测点位不全,监测频次不足,在加强能力建设、培养地区监测队伍、增加专项监测调查的同时,如何分析现有的环境基础数据、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是摆在宫正宇面前的一项巨大任务。

  为了搞清拉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城市周边地表水的有机污染现状,查明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浓度和污染特征,宫正宇组织人员对拉萨市内3个饮用水源地、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进行了有机污染调查,并编制了《拉萨市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是西藏环保部门首次针对西藏饮用水进行的有机污染调查,监测数据表明西藏仍然是片“净土”。他还组织当地技术人员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评价报告》,报告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全区2005年生态环境状况现状评价,对近5年全区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以及环境质量指数等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为反映“十五”期间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分析全区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宫正宇和他的同事对全区“十五”期间的环境质量数据逐项进行归纳分析,并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这一报告书在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等方面对现有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科学、客观反映了“十五”期间全区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4

  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经得起艰辛和磨砺

  2004年9月底,宫正宇执行任务,去中国最高的山峰——珠峰监测。“珠穆朗玛”藏语意为“第三女神”,她的名字和她的高度一样永远是世人景仰的焦点,是登山家的终极梦想。在去的路上,宫正宇的手机一直没有信号,和所有人失去了联系。到达珠峰脚下时,正值夕阳西下,珠峰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变成了一座金山,眼前的此情此景真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宫正宇坐在珠峰脚下一个小宾馆的观景台上,看着西边的太阳一点点落下去,他心情激动极了,想起了远在京城的爱人。已经有好几天失去联系了,宫正宇一定要让爱人知道他此时就在珠峰脚下。小宾馆里只有一部固定的长途电话,打电话的人很多。于是宫正宇就排着队,一点点往前挨,终于轮到他了。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爱人的电话号码。虽然遥隔千里,可是依然听得出爱人那头兴奋的声音。

  西藏冬天昼夜温差大,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60%。宫正宇的宿舍里没有暖气,只靠一个电热炉取暖。从来不知道脚冷和膝盖疼是什么滋味,这3年都尝到了。在西藏说话都很慢,说话间隙要喘口气再接着说。上楼梯时也都要慢慢上。2005年的一个冬天,宫正宇从外面回到宿舍,那时已经是傍晚6点多了。他感到不舒服,回到宿舍就吸了几口氧气。然而,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这时,他的双手开始抽搐,喘不上来气。他挣扎着打电话给同事,可手抖得拨不出去电话。正好手机里存着一个同事的已拨电话,他赶紧拨通。10分钟后,同事急匆匆地赶来,立刻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见了他,马上给他戴上吸氧面罩,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那天晚上,他在医院输液到后半夜。他说,在高原上过冬天就是这样,空气稀薄,容易缺氧,一口气没过来可能这人就没命了。那时他才感觉生命是脆弱的。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乐观,要笑对人生,这是宫正宇一直以来的心态。3年来,他所在的自治区监测中心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2004年度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先进党支部,获2006年度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先进党支部,获2006年度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先进集体,由他组织编写的《西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获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三等奖。而宫正宇本人也在2005年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的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国家环保总局系统作报告。此外,他还获得2005年度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度西藏自治区环保局系统先进工作者。

  今年7月30日,宫正宇结束了援藏工作,西藏环保局的领导和同事们为他送行。此前他一直没有要离开的感觉,可是当西藏人开始按传统风俗给他敬酒唱歌并献哈达时,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要走了,眼泪掉了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感人处。西藏,这是他工作生活3年的地方,从此他要告别这个圣地,重归故里。

  3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援藏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采访札记

  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蔡方

  一个在海滨城市出生长大的人,一个此前没有到过海拔2000米以上的人,是怎么远离故土、抛家离妻远赴西藏,并且要适应高原反应,适应孤单生活,适应种种不便,更要在那里一待就是3年?宫正宇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我在采访他之前心存的最大疑惑。

  宫正宇不是一个很外向的人,在热闹和安静面前,他只会选择后者。但这不妨碍他是个很好的谈话对象。我们谈话的气氛一直很轻松。他告诉我一些西藏的奇闻异事,我的好奇心被大大满足。宫正宇说这些年他每天忙忙碌碌,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理理思路。在西藏工作之余,他会出去看看雪山,远处的蓝天白云,一切都是那么清澈明亮,这时候会感到自己离天比较近,好像能感受到上天的呼吸。

  现在的宫正宇在北京的家中调养身体。他每天都去健身,每周踢一场足球。闲的时候,和老婆在院子里散步,看花开花落,赏春华秋实。

  最感动我的是:宫正宇援藏3年来,每天给老婆拨一个电话。而且每当听到宫正宇说起邻家可爱的小孩子时,我总能感到他有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如果他当时选择继续留在北京,他的孩子可能已经会满地跑叫爸爸了。但是,宫正宇却用这3年的时间把所学技能全部倾囊相授、言传身教给当地人民。

  宫正宇说,西藏最缺两种人才,一种是教师型人才,一种是管理型人才。在我看来,宫正宇就是这种教师型人才。3年援藏工作,他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环境监测人员。如果说对西藏的贡献,我想这就是他最大的贡献吧。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