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海洋 绿色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09:42 红网-湖南日报

  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绽放;青山青翠欲滴,碧水碧波荡漾。

  在浏阳,无论是行走在市区,还是徜徉于乡村,绿色是永远的主色调。

  通过实施“科学育林、依法护林、产业强林、改革兴林”战略,浏阳市林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绿色海洋、绿色银行。“十五”期末,浏阳市森林覆盖率65.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1180万立方米。林农人均增收近1000元。

  “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红L木之乡”、“全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浏阳市林业局局长谭景长谦虚地表示:一项项荣誉,既是对浏阳林业的肯定,更是对浏阳林业更高的期待。

  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浏阳的新名片

  这是绿色海洋。群山连绵起伏,绿浪层叠不尽。

  更值得称道的是,浏阳市将见缝插绿的技法演绎到极致,触目皆绿。

  ———全市335公里适宜绿化的县(乡)公路全面绿化,境内的3条主要河流、9座中型水库和275条干渠也进行了造林绿化,道路和河流的绿化率分别达到91.7%和95.9%。

  ———5年来,浏阳市创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7个,长沙市花园式单位31个,浏阳市花园式单位46个,可能毫不夸张地说,整个浏阳是大花园里面点缀着精致的小花园。

  ———天马山、西湖山等多处开放式休闲公园和浏阳河广场、花炮广场、浏河大道等多处绿化广场、街道绿意盎然,全市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达到27.3平方米。

  浏阳市坚持科学育林不放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林木生长,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林农增收、林业发展。

  科学育林,成效大增:浏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的ABT(生根粉)与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系列产品,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10%~15%,5年来为农民增加收益8700余万元;截至2005年,浏阳市共运用茶芽苗砧接育苗技术繁育嫁接油茶苗8000万株,种植面积83万亩;浏阳市开展楠竹低产林改造,落实“山当田耕、竹当菜种”的理念,垦复抚育竹林3.33万公顷,每亩立竹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90多根上升到现在的135根。

  近20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32.4万亩,飞播造林62.7万亩,并在1991年实现了消灭全部宜林荒山的目标,义务植树适龄公民尽责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并不断加速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还林和“四旁”绿化。同时,浏阳市抓住国家实施重点工程的契机,从2002年至今,退耕还林10.5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任务9万亩,植被恢复费异地造林5803亩。

  浏阳市林业局还坚持依法护林不手软,通过对绿色的悉心呵护,青山如黛,绿水长流。

  成立全国首家村级森林公安警务站,对近4000棵古树名木建档挂牌保护,组织私营企业加入森林防火队伍,不定期开展林业执法检查行动,浏阳市依法护林高招迭出。“十五”期间,浏阳市共查处各类林业违法案件8213起,处罚违法人员9358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在森林资源保护中,浏阳市林业局健全了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重大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了森林采伐量大大低于生长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40万立方米以上。

  通过科学护林、依法护林,浏阳林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浏阳是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的全国仅有的两处华南虎回乡保留地之一。这是对浏阳林业生态建设的肯定。

  林业产业———让绿色成为富民的新途径

  这是绿色银行。浏阳人对绿色如此执著,绿色也对浏阳人格外慷慨。

  长期的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不仅改善了浏阳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浏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也印证了浏阳市林业局局长谭景长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温饱靠耕地,致富靠林地。”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毗邻长株潭的区位优势,浏阳市力推林业产业化经营,林业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近年来,该市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金兴木业中高密度纤维板、金石竹木工艺品、柳星竹胶板等项目,这些企业大多通过了ISO9001:2000体系认证,达到环保要求。该市还通过减少木材流通中间环节等措施,实行原材料优化配置,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目前,浏阳市有各类竹木及林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的55%,形成了年产竹胶合板3.5万立方米、竹地板100万立方米、杉木细木工板5万立方米,松木胶合板1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浏阳还形成了木制品、竹制品、林化产品以及林果食品四个系列100余个品种,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还打入了国际市场。浏阳大山深处的原木、原竹,通过加工成中密度板、竹胶板、竹地板、松木胶板,已成为国家大剧院、奥运会主体育场馆、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顶级工程首选用材;细木工板、画材相框已成为欧美市场的新宠。奥运会主体场馆鸟巢施工就使用了浏阳市方圆板业公司1万立方米竹胶板。通过大力扶持,该市林产加工龙头企业10家,其中7省级林产工业龙头企业,“柳星”、“桂星”、“方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规模林产加工年总产值达3.6亿元。

  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金石竹木工艺品公司出口到欧美的艺术相框供不应求,一年杉材用量达4万立方米,拉动当地杉材价格每立方米升值150元,仅此就为林农增加收入400万元以上。

  夏日的柏加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2.2万亩花卉苗木将全镇6000多户林农“装”进一个大花园的同时,也将大把的钞票装进了柏加人的口袋。在“产业强林”战略引导下,柏加镇引进花卉苗木新品种13个,培育精品苗圃2000多亩。花卉苗木成为柏加镇的主打产业,去年全柏加镇花木销售收入更是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

  红L木是浏阳市林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开发出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树种,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目前,浏阳市红L木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红L木之乡”。

  浏阳市绿化苗木种植面积近10万亩,遍及37个乡镇街道,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是以前的1倍多。

  作为湖南省乃至南方地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大市和林业强市,浏阳市充足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地客商到这里投资兴业。来自浏阳市房地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有6家民营企业来浏阳打“森林牌”,平均每年投资2.1亿元左右开发中高档住宅,年增加财政收入1000—2000万元。海南回乡投资者罗立三最近两年投资1.2亿元在浏阳建成20层的五星级标准的银天大酒店,卖点就是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

  浏阳地方经济中最出名的是花炮产业,一直占浏阳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有关专家认为,这与浏阳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浏阳良好的森林植被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夏季平均温度比长沙其他地区低2摄氏度左右,降雨量也更加充沛,为花炮生产提供了较好的作业温度保障,延长了安全作业时间。

  山青带来水秀。浏阳株树桥地区容量2.3亿立方米的株树桥水库已被确定为省会长沙的第二饮用水源,浏阳也因此吸引了37.37亿元投资建设管道和配套工程。据介绍,株树桥水库出售水资源的收益将高于同量水发电带来的收入。

  沐山间明月,赏林产精品。丰富的森林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以大围山、周洛、道吾山等为主的森林旅游蓬勃发展。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誉称“湘东绿色明珠”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游人如织。旅游林产品一条街上,制作精良的竹伞、竹篮、手杖、鸟笼、根雕及美味可口的竹荪、猴头菇、罐头等旅游产品,令来游客如痴如醉。七天接待中外游客2万多人,门票收入近百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林业改革———让绿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

  通过积极培育和管护,浏阳市森林资源蓄积量剧增,可采资源丰富,较大面积的成过熟林需要开发利用。但集体林普遍存在山林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林农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农民群众希望拥有林木处置权,希望能依托造林致富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今年5月,浏阳市作为湖南省林改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山林还给农民和经营业主,广大林农大步迈进了靠林致富奔小康的春天,浏阳林业也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成立了以市长梁仲为组长的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林改的指导、协调、宣传、培训等日常事务,并在乡(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以乡(镇)长、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林改工作。不到1个月,浏阳市37个乡(镇)的林改工作就全面铺开了。

  为了掌握林地边界的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浏阳市的林改工作人员一村一村地开会宣传,一家一户地调查摸底,组织干部群众上山进地入林,实地勘查,明确林权,化解矛盾纠纷。

  为了保证确权发证工作的进度,浏阳市专门成立了督导工作组,并从林业局抽调了36名林业技术骨干成立了技术指导组,还成立了内务资料组和纠纷调处组。

  经过林改工作人员的努力,浏阳市的林改工作快速推进,形成了广大群众关心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的局面。

  就在全面启动林改一个月后,浏阳市政府出台了《浏阳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赋予了林权证以质押物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向林区、林农和林企贷款,从而有效地盘活了林业资金,解决了林业后续发展的资金问题。大围山镇马石窝林场位于浏阳与江西搭界的僻远之地,以前靠人工将楠竹一根根运下山,每根运输成本就要8元,几乎没有效益。现在,利用林权抵押贷款,林场场长刘谅由修通了进山的路,运输车可直接开到林场的竹山上,运输一根楠竹的综合成本每根降到1.2元。刘谅由高兴地说:“林权抵押贷款可帮了我的大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浏阳市500万亩山林重新还给了农民,浏阳河畔沉寂千年的山林迸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林农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浏阳市确定今年为“林业改革年”,推动林业“十项改革”,即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经营方式的改革、林业管理体系的改革、采伐计划下达方式的改革、造林方式的改革、砍伐方式的改革、加工方式的改革、林业服务体系的改革、林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国有森工企业的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明晰林业责、权、利,建立产权明晰、经营灵活、流转规范、收益明显的林业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推动社会办林;进一步改革管理服务体系,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更深层次地推动全市林业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真正实现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他们设想,通过政府牵头、部门启动、社会参与的形式,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十项改革”,形成新型林业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实现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

  初秋,在举世瞩目的浏阳河畔,更是播绿的春天。一场“真情拥抱大自然,我为大地添绿色”的唤绿、添绿、护绿大战,在百里浏阳河千帆竞发,形成城区绿美交融、城郊森林环抱、城外绿海田园、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盛世美景。沈湘 龙兴中 谭祥发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