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扁“过境”阿拉斯加五味杂陈 结冻在冰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0: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2日电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文指出,面对有史以来最低待遇,在防止中美洲“断交潮”的总战略目标下,陈水扁硬着头皮“过境”美国,心中势必更加五味杂陈。

  文章表示,受到“入联公投”的影响,扁只得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阿拉斯加短暂停留五十分钟,这当然是“外交”冲撞的结果。对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美国外交政策来说,他们当然不想在东亚多制造一个麻烦。

  而台湾与拉美国家则是另外一种局面。也可以想见,扁一定得面对“友邦”提出抵销外债及增加援助与建设的要求,台湾势必还得当一次金主,来拉拢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

  任期只剩一年的陈水扁,在出访拼“外交”,并试图有尊严地向美方抗议“过境”待遇时,也应回头想想,民进党有没有让台湾的实力日益增进?否则,生存空间恐愈来愈小。

  此前一天的《联合晚报》也发文说,五十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但最不想做的,应该就是“过境”美国时,匆匆加油然后走人。

  虽非创始于任内,陈水扁确实将“过境外交”发挥得淋漓尽致,经常藉此作为测试台美关系的温度计。能东岸就不要西岸;把进不进得了美国本土,当成橄榄球是否达阵;有机会多留一晚,就不要浪费良辰。“过境”的意义早已远胜出访的目的,花在交涉出访地点上的功夫,未必少于参访。

  这使得陈水扁出访,外界焦点都放在“过境”地点有什么变化,从而检视台美之间究竟是更进一步还是愈行愈远,以这个标准,衡量今天“过境”阿拉斯加的待遇,确实有如阿拉斯加的冰河,双边温度岂止是降到冰点。

  文章写道,陈水扁的战术很灵活,灵活到可以搭着专机绕着地球跑,目标在让台湾“走出去”。只是台湾显然并没有因此走出去,在可供交涉的筹码一再流失后,反倒更像是正坐困愁城。若非无计可施,何以去年可以不惜代价,以“迷航”表达抗议,这次则是闷不吭声,还以“忍辱负重”的姿态,接受美方不讲情面的安排。“过境外交”的曲目,吹奏至此,或许已画下休止符了。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