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烂尾楼”还欠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0:15 南方都市报

  “中国第一烂尾楼”还欠款

  市人大检查《民诉法》执行情况,限“老赖”高消费制度遇窘境

  本报讯 (记者王海军 实习生邱韵菁 通讯员穗仁宣)“执行难”日益成为法院工作难点和社会关注热点。昨日,广州市人大就《民事诉讼法》中执行规定的情况展开专项检查。广州市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老赖”限制高消费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遭遇窘境。同时透露,有“中国第一烂尾楼”之称的中诚广场欠款已经开始分配。

  “限制高消费”操作性不强

  昨天上午,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广州中院的专项汇报,并随机抽查了部分案件卷宗。检查工作将一直持续到下周。

  广州市中院副院长王健在汇报中表示,近年来,广州中院的执行机构进一步健全,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相关管理协调机制也更加完善。同时,加大了对拒不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包括每年在主流媒体曝光“老赖”名单,限制其高消费,限制其出境,甚至加大对司法拘留措施的运用力度,在2006年上半年,广州法院总共拘留了70名“老赖”。

  但王健同时表示,制度上的不完善依然是导致“执行难”的一大原因。比较典型的是“限制高消费”制度。据了解,发出限制高消费令,是目前全国法院普遍实行的对抗“老赖”的措施,包括不得在宾馆、酒楼、歌舞厅、夜总会等高消费场所消费等。不过,这一举措在现实中却面临操作和监管的难题,“目前未发挥其应有功效”。

  中诚广场债务开始分配

  烂尾楼案件的执行也是法院工作的一大难点。王健表示,目前广州通过司法途径已经解决烂尾地块12宗,并向龙田地段、龙津中路、宝岗大道等地块的1800户拆迁户发放了拆迁补偿费4.084亿元,发放借款、工程款等其他款项1.9亿元。

  对于有“中国第一烂尾楼”之称的“中诚广场”,王健透露,该系列案已经召开过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目前欠款已经开始实质性分配。据了解,“中诚广场”变卖得款9.24亿元,但其债权债务纠纷有300件左右,且涉及面甚广,既有大的建筑公司,也有诸多小业主,不少还是港澳地区的买家。

  ■新闻背景

  中诚广场位于广州天河北路与体育西路交界处,1992年动工,楼花曾吸引大量港澳投资客出手,价格一度高达每平米3万多港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商广州鹏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因资金断裂,在楼体封顶后就被迫停工,从此烂尾。其烂尾时间之久、牵涉面之广、牵涉资金之巨在国内无出其右,故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烂尾楼”。

  经过相关企业的几次股权变更后,2006年年中,中石化集团总公司出手,购入了中诚广场的一栋塔楼,并正式将其改名为“中石化大厦”。预计明年3月31日可以交楼。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