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塔:锁珠江水口,破“无情水”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0:16 南方都市报

  广州宝地之羊城八景

  古代琶洲塔屹立于江心,因形似中流砥柱又可做导航的标志,而有“省城华表”之称。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建成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到清代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名曰:琶洲砥柱。虽然经历沧海桑田,今天我们游珠江时仍可看到这座造型古雅、工艺精湛的古塔,且关于塔的作用仍为老一辈的广州人津津乐道,有人说是为镇压“异兽”所建,有人则认为是“招财”的风水塔……究竟哪一种说法最接近建塔的真正目的呢?

  琶洲塔原称海鳌塔,相传在建塔至七层时,屡次出现倒塌现象,在工匠无奈之际,海边走来一位白发翁,告以建塔妙法,工匠们为答谢白发翁而邀请他在塔落成之日一并来庆贺,老翁高兴地应允,并说到时还带上自己的一帮朋友前来。但到了落成日,工匠看不见白发翁身影,却见海中一群鳌鱼游来,其中一只体形硕大的与白发翁神态相似,后因大家公认塔为海鳌仙化身指点才得以建成,所以将塔名改为“海鳌塔”以作纪念。海鳌有尊贵、吉祥之意,如考试获得第一名就称为“独占鳌头”,所以在风水布局上亦有将鳌鱼摆在文昌位的做法,试问如此吉祥之物又怎会“镇压”呢?可见建塔为镇压“异兽”一说纯属乌有。

  至于建塔为“招财”的说法倒是有所依据的,因为广州古城背靠白云山,面向三江交汇之处,依山傍水,用堪舆学观点看是块名副其实的富饶宜居之地,但在地理上由于地势较低,且珠江水的出口没有高山夹水而行,造成“生气外泄”,达不到“藏风聚气”的条件,所以古代堪舆家有“原气力至岭南而薄,岭南地最卑下,乃山水大尽之处。其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法宜以人力补之”之论。当时的朝廷依此论建“三塔”锁住珠江水口(注:堪舆学将流水的进出口统称为“水口”),琶洲塔就是其中的“水口塔”之一,与赤岗塔、莲花塔同建于明朝末年。“山管人丁水管财”,堪舆学将“去而无收”的水称作“无情水”主破财,如果建塔“束水口”真能使“水回顾有情”,那从另一角度看确实达到“招财”的目的。

  资深堪舆学撰稿人 黄韵菱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