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桂东县利用审计“杠杆”作用,有力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0:33 红网

  郴州市桂东县辖18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4余万。近年来,桂东县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以村级财务为重点,利用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村级财务监管机制,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勤政廉政,深化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其主要做法是:

  一、对“症”下“药”,把“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2005年底,根据中、省、市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桂东县为选好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全县深入开展了“村组调研察民情”活动。活动采取领导带头、县乡联动、村民参与的办法,县乡两级纪委领导带着调研任务走村入户。通过听汇报、实地察看、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了64个行政村,走访农户680多户,全面深入地掌握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和农村基层干部党风、政风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大。全县15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每年60余万元,最少的只有2000元,收入悬殊较大;有的村干部对村财乡(镇)代管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想办法应付村财乡(镇)代管。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规范。一些村没有实行村民理财制度,村级财务支出由村委会主任或村支书说了算;有的村虽建立了较完善的财务制度,但财权仍集中在村“一把手”手里,执行极不规范。

  二是少数村干部廉洁自律差。少数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党性簿弱,存在与乡(镇)农经管理员弄虚作假、重报开支、造假发票报账、对专项资金不入账等问题;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督,造成村财乡(镇)代管制度执行不严、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是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表现为村务公开内容避重就轻,将无关紧要内容进行公开,而村财务却不公开,有的是“晴蜒点水”式公开,让村民雾里看花,看不明白;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一些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没有专项公开;有的村村务长期不公开,上级来检查,匆匆建个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内容水分大。有的村干部身兼数职,既是村干部,又兼出纳,收钱用钱,村级财务数字的真实性、可信度低,无法让村民信服。

  四是村级财务审计不到位。县审计局没有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的义务,乡(镇)纪委又不具审计职能,村干部任期离任的财务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村民一旦发现该村财务混乱或村干部有经济问题,只能单靠联系审计事务所,还要支付审计费用,这给监督带来了困难,存在的问题也往往随村级换届选举、新班子上任而不了了之。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桂东县认真“号脉”、对“症”下“药”,决定实行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县纪委协调,乡(镇)纪委牵头,组织财政所、农经站等站所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对农村任期离任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此为切入点,努力开创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二、选好抓手,把村级财务作为“村官”经济责任审计的着重点。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审计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走向腐败,桂东县把审计监督作为管好用好村级资金资产的重要法宝。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通知》和《桂东县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把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将村干部执行经济责任、财经纪律情况2个方面共21个项目列入审计内容,实行审前公告、审时监督、审后公开等制度;各乡(镇)成立了由纪委正、副书记(纪委委员),农经管理员、财政所会计和民政助理员组成的审计小组,在县、乡纪委的指导下,大力开展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分期分批组织乡(镇)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农经管理员和财政所会计共60人到县审计局集中培训和跟班学习,安排有资深经验的审计师进行实务讲解,提高他们从事农村基层财务审计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恤民情护民生,延伸审计内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桂东县还将关乎民生的问题列入延伸审计。根据农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安排各乡(镇)的审计组,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对上级或有关部门拨付给村组的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收益情况,对退耕还林补贴、种粮直补、救济款、农村低保等国家给农民个人的补助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近两年,桂东县共组织延伸审计项目54个,涉审资金679.67万元,查处违规资金12万元,纠正处理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143个,落实整改76次。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民生问题得到了维护,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关心。

  三是抓监督促和谐,发挥审计效益。桂东县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农村财务问题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凡村干部不廉洁问题突出的村,其共同点就是财务管理混乱,监管不严,漏洞较多。2006年,桂东县共组织对25个村50名村干部在任期内的资产保值增值、负债、往来账目、财务收支情况实施了审计。通过审计,取消19个村组仍保留的银行账户,查处违纪金额14.42万元,处分村干部3人,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3万元。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变过去农村松散的监督为权威性、经常性、规范性的专门监督,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上级监督不到位、群众监督不了、自己监督不好的问题,形成了长效监督机制,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凡实施了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村,群众对“村官”的不良反映和信访举报件数明显减少。

  四是扬清廉治污浊,运用审计结果。“村官”经济责任审计能否有力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何运用审计结果是关健。近两年,通过“村官”经济责任审计,桂东县先后发现并查处村干部经济违纪违法案件4起,实施党纪处分3分,移送司法机关1人;对27名有轻微违纪问题的村干部实施了廉政教育、诫勉谈话和信访立案的处理,有效遏制了“村官”腐败,增强了“村官”们的自警、自省、自律意识。通过审计,也发现了一批原则性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农村基层干部,对这些人民群众支持的村干部,桂东县一方面以树典型、评比表彰的方式大力宣传推介,另一方面则按一定的比例提高村干部津补贴和在村级项目和资金安排优先等方式进行鼓励,从2005年开始,我们对在廉政方面被评为县级以上(含县级)先进典型的村干部,实行按县级提高30%、市级提高40%、省级提高50%的标准予以奖励。在专项审计结束后,及时督促整改;通过整改,达到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村民主理财、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制度的目的,将村务特别是村级财务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让群众对村级事务有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充分发挥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严格监督,把公信力和权威性作为开展“村官”经济责任的根本要求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要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村级财务监督是重要法宝,而开展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抓好对审计过程的监督,确保审计的公开程度和公平公正性。在工作实践中,该县要求各乡(镇)审计组在开展“村官”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邀请村民代表参加,严格执行审前回避、审后回访制度和审计人员“五不准”纪律。纪律的约束和村民的监督,保证了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效推进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使有限的村级资金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此外,我们对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及时督促整改,对涉及党纪法规的问题,坚持以查促改,绝不姑息迁就,该退赔的退赔,该立案的立案,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

稿源:红网 作者:李国勋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