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杨主席出访策划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0:51 世界新闻报

  江康

  钱其琛同志在《外交十记》一书中写道,在他担任外长的十年间,“中国外交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而笔者本人恰恰正是在那段时间,担任了两年半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美方拖着不答复

  1990年5月,杨尚昆主席出访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五国。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拉丁美洲,也是中国打破西方制裁的重要之举。

  出访第一站是墨西哥。中、墨间没有直达航线,且航程长,超出波音747型专机的续航能力。因此,在太平洋上选择一经停地点是必需的,檀香山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为此,外交部首先通过我驻美国使馆向美方提出专机飞行申请。

  美方既不表示同意,也不明确否定,采取拖而不复的态度。但中方不可能坐以等待。我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口头探询日方对杨主席专机拟经停日本东京的态度。公使允报国内。日方的效率倒是很高,很快就给了答复:同意专机在东京机场作技术性停留,但请杨主席不下飞机。显然,这是中方不能接受的。

  于是,外交部领导让我找民航总局拟定新的飞行方案。

  选择经停苏联境内

  民航总局与当时的外交部相距不远,都在“东四”附近。我徒步走到民航大楼,与执行此次专机任务的领队、“国航”副总裁徐柏林和民航总调度室的同志一道研究新的飞行计划。他们在世界飞行航图上比比划划,提出专机改飞西线,在欧洲选择一个经停地,然后飞越欧洲、横跨大西洋,到达墨西哥的坎昆,而后再飞到墨西哥城。我表示,究竟选择欧洲哪个经停地点,尚需进一步研究。

  经反复研究考虑,初步选定芬兰的赫尔辛基为经停地。下班回家躺在床上,我在想:既然经停赫尔辛基可行,为何不选择与赫市隔海相望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呢?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正常化,选择列宁格勒政治上肯定没问题。第二天一上班,我就打电话给民航总调度室,他们表示技术上可行。

  经请示部领导,并报告杨主席办公室,征得杨主席同意后,赴拉美的航线就这样定了下来。果然,苏联方面很快就对我专机飞行申请答复同意。

  五国访问圆满结束

  5月13日下午1时,当专机降落列宁格勒机场后杨主席走下舷梯时,受到专程从莫斯科赶来的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主席和列宁格勒市市长的热烈欢迎。杨主席在列宁格勒停留过夜。抵达当日下午,苏方安排杨主席向“列宁格勒英雄保卫者纪念碑”献了花篮并参观了艾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一次技术性停留差不多变成对列宁格勒的一次顺访。

  次日上午,专机从列宁格勒机场起飞,12个多小时后到了坎昆。杨主席的拉美五国之行从这里开始。5月30日,杨主席圆满结束对五国的访问,专机飞越太平洋,经停智利的复活节岛和斐济的楠迪,于6月2日回到国内。

  这次成功的访问说明了一个道理,东线不行走西线,中国的朋友遍天下,谁也挡不住中国外交的前进步伐。一年半以后,美国国务卿贝克也踏上访华之旅。至此,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持续两年多的制裁终于开始被打破。

  (江康,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驻布隆迪和多哥大使)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