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号限行常态化? 千万别迷信北京空气测试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3:13 中国新闻网

  

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千万别迷信北京空气测试成果

  受单双号行驶限制,8月19日,北京展览桥下公路交通车辆大为稀少。中新社发 邹宪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22日电 题:千万别迷信北京空气测试成果

  作者:郑根岭

  为期4天、以限制单双号机动车出行为手段的北京空气质量测试取得良好效果,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与机动车排放有关的污染物下降了15%至20%。(据新华网08月21日 22:09:01)

  应该说,空气质量改善无论对开车一族还是不开车的居民群众都是好事,因此,对这次官方行动大家基本上举双手赞成,所以当有媒体在此前约请我撰写商榷文章时,我婉拒了,原因嘛,除了这么一点思想觉悟之外,还在于仅仅“忍痛”两天时间,其中有一天还是周末。不料昨晚听广播里有人已经在讨论平时是不是也要限制机动车单双号出行的话题了,这就让我觉得一些人过于喜形于色了,不适当地夸大了这次空气测试的成果,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肯定会走向反面,招致为数众多的“有车族”的强烈反感。

  我相信跟我一样想法并非毫无思想觉悟的有车族要占绝大多数。从道理上来讲,有车族这四天中的两天因为配合政府的临时性制措施而忍痛割爱,属于高风亮节,即便明年奥运会期间如法炮制,也还会理解和配合玉成此等好事。可真要像有的人所呼吁的那样将单双号限行发展成为常态,作为一种永久的制度执行下去,我估计绝大多数有车人士一定不会答应。理由很简单,自己凭辛辛苦苦得来的合法收入购买汽车,就是为了图个工作和生活方便,什么费用也没少交,可面临着单双号常态化后减少一半的使用机会,等于车的使用价值至少打了一半折扣,这太不公平了。

  大家都知道汽车尾气污染有害身体健康,但也不能把有车一族当成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毕竟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这也是汽车社会近年来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得以快速形成的客观原因。更何况国家又把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如果生产出来的汽车没人购买使用,那么这个产业何以成为“支柱”?恐怕只能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了。

  有车族本身都有或多或少的污染空气、加剧交通拥堵的负罪感,但不等于他们就是罪大恶极分子,同时他们也是这些不良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受害者。不能一味地指责他们祸害社会大众,那样显得不厚道也不公道,毕竟他们为这个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包括购买和使用汽车本身,也不能当作罪恶行为。

  以不开车的人的想法,最好大家都不开车,那样空气好了,也赢得了心理平衡。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断不可以作为政策取向的依据。因为世界上本来就存在开车与不开车两种人,并且根据人们对省事效率和幸福生活的共同向往,即便现在还没开车的人当中,也有很多人抱着有朝一日拥有汽车的愿望,这就使得开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制定和修改公共政策,就不能单纯考虑任何一方的利益,还要兼顾另一方的利益。比如这开车的人,买车花钱促进了消费和生产,还交了数笔不菲的一次性税费(车辆购置费、印花税、牌照费……),年年还要交养路费、车船税、交强险和其他保险金等等,另外还有汽油费、停车费和每年金额可观的交通罚款……每个买车的人花了这么大的价钱,而你如今却朝令夕改,一句话就让人家单双号了,等于每年有一半时间停驶。我估计,百分之八九十的开车人决不会答应。

  当然,空气污染问题也得正视,这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促使汽车制造商提高排放的洁净度标准,并且加强监测。既然当初北京并没有像上海那样通过私车拍卖或其他诸如此类的办法来限制私车发展,那么在木已成舟的今天就更不好事后实行不合情理的强制措施以惹起众怒,那样也有损政府的威信。减少北京城里的私车和公车上路行驶,肯定是方向之所在,但这种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政府大力发展便利、舒适、大容量、廉价的公共交通,让开车的人感觉到还不如不开车、不拥有汽车方便、划算,以此自动把这部分人吸引过去(届时也可以辅之以容易为公众接受的其他行政手段)。

  无论开车人还是不开车者都在抱怨首都成为“首堵”,这当中固然有车多的原因,但是不是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呢?就我个人的驾车经历而言,经常发现一些交通设施设置得明显不合理,几年来也屡屡公开发表文章或者直接向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首都之窗”的“市长信箱”和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网站信箱提出许多建议,可这些建议多数如石沉大海或者被糊弄了事,而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依旧继续存在。我时常纳闷,作为以交通管理为职业的公职人员,为什么习惯于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空想不切实际的招数,为什么就不能经常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就连普通市民群众都能一眼看出来明显有问题的地方,他们作为专门人士却发现不了,这符合“干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吗?车多客观上容易造成拥堵,可这并不能成为北京眼下交通拥堵成这个样子的天然合理的解释,因为国外一些大城市的汽车更多,也没见人家拥堵成这样。更何况政府部门多年来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策,以至于闹得那么多人不得已购买私车解决交通出行问题。

  总之,切不可过于迷信北京这次单双号限行的效果,也不可“巩固”成果使之成为常态化,毕竟这只是权宜之计,是有车一族体谅政府的高风亮节表现,况且也没因此要求政府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果果真一意孤行,强行长时间单双号限行,就会侵犯公民合法的行驶权和财产权。况且即便政府强力这样做,我料想北京市的机动车数量会更多增长,因为面对日前降低的汽车价格,不排除有为数可观的人会购买第二辆车,并且想方设法获取与已有车辆相反的单号或双号牌照,那样一来,这样一项政策能产生什么实际作用,就值得怀疑了?岂不沦为了帮助汽车厂商的促销活动?还有,一车两牌甚至假牌照现象也会增多。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