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榜书一定是中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3:14 世界新闻报

  鲍文清邢天安

  张百成是写榜书的。

  几年前,我曾在天津目睹他在偌大的舞台上表演写榜书的情景。当其挥运之时,硕大的笔锋和着他留着的一绺长髯一起舞动,那种人书合一的精彩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转眼数年过去,当时他写的“随意园融”每字高三米,宽两米,至今仍然跃动在眼前。

  

写好榜书一定是中国人

  张百成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的56周年国庆庆祝活动中现场作书

   九分努力一分才

  榜书,通俗地讲,就是字幅比较大的字,大的可过丈余,号称中国书法中的“巨无霸”。写榜书时,要运用全身之力把握、驾驭手中之笔。练好榜书,关键在练,练身体、多实践,要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

  张百成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天才速成,他的成功完全是靠坚韧的毅力和聪慧的悟性一步一步磨练出来的。

  1943年5月,张百成生于陕西渭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迷恋上了变化多端、神秘莫测的象形文字。当时家里贫困,他就用手指、树枝划地练字,还曾经剪自己家的山羊毛做笔。他最早“公开发表”的书法作品,不是在报刊上,而是贴在门上、墙上,并得到家乡父老的喜爱。练字的纸写黑了,他就用清水在“黑纸”上练。1984年至今,他用过的“黑纸“叠起来有丈余,能装满整整一间屋。

  就这样不停地练,到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张百成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村里开会都叫他去做记录或写大字。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无论在军营,在工厂还是在文化宫,他对书法的兴趣有增无减。他经常像苦行僧似的把自己封闭在斗室苦练。他不怕孤独,不怕枯燥。他自己经常说:“我是九分辛苦一分才。”

  

写好榜书一定是中国人

  张百成书法作品

  小字放大不是榜书

  有些人以为,没有必要提倡榜书:把小字放大不就是榜书了吗?甚至还有人认为,现在技术发达,在电脑上把字一放大,不也是榜书吗?

  听到这些观点,张百成说,不对,正像大型雕塑和微雕,大型壁画和内画不能互相替代一样,毛笔书法小字放大只能是放大缺点,而不是放大优点。写小字与写大字从情绪、气力等综合因素上是不可以等同而语的。

  张百成说,榜书是无形中的气功。大字执笔应以伸臂代管,易于运行;若字过数尺,笔所不及,需持碎布以代毫,伸臂肘以代管。如果大字过丈,伸手不及,那就得持帚写字了。因此,写好榜书除了要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更需超人的气力,还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历代至今,榜书家不多,遗留下来的榜书作品更是少见,只有石刻和少量拓片传世。

  我好奇地问他:“你是不是天天练气功啊?”他说:“我每天起来锻炼,自编自演一套书法操。手眼身法步,一样都不少。久而久之,浩然之气就油然而生了。”张百成自编的这套“书法八字功拳”分为“龙、飞、凤、舞、家、虎、神、寿”等几大部分。他练开后,那舒展大方、匀缓柔和的身姿,连绵不绝、外软似棉而内坚似钢的拳路,一下子让人想起了他握笔蘸墨,展纸挥毫时的样子。

  难怪张百成说:“写榜书,事先必须考虑好怎么安排结构,之后运气。字要大,墨要深,纸要厚,凝神静气,不要急于下笔,更不能看到观者甚多而怯畏,要等激情上来然后拿起笔来,在运气中一气呵成。这时写出来的大字,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

  

写好榜书一定是中国人

  张百成指导美国学生学习书法

  练好榜书争一口气

  张百成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到20世纪80年代终于开始收获耕耘的成果。他参加首届龙脉杯全国书画大赛,便一举夺得双金。1995年,“张百成书法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炮打响。如今,张百成的榜书作品已遍及全国,甚至还远流到美、英、意、日及东南亚各国。

  每年4月5日是陕西皇帝陵祭奠之日,张百成曾经在陵旁写过两个5米大的“龙”字。他认为,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榜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向人们展示的是不同时代的文风、时政、地理、历史、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变迁,为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财富。

  张百成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中日书法交流中,日本人说中国人写不了榜书。听到这种话,张百成开始加倍勤奋研习榜书,于1997年组建了中国榜书研究会,并任首届会长。他相信,榜书的发源地在中国,那么能写好榜书也一定是中国人。

  张百成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把世界的榜书协会搞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