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推广相差距大 动漫业:策划还得加把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4:33 生活报

  20多年前,当《变形金刚》走进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的《三个和尚》、《鹿铃》等经典动画片走向美国的时间。所不同的是,《变形金刚》最初是向中国免费大派送的,而中国动画片出口是卖钱的。

  2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戏剧性的结果是:哪咤、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形象的经济价值已经为零,而《变形金刚》这一当初的“倒贴者”却实现了它庞大的宣传推广计划:在过去20多年间卷走了中国50亿元人民币。如今,它的第一款游戏已上市,它还将走向手机游戏、手机铃声等更为宽广的领域……

  “在动漫制作水平上,国内的三维技术已可与国外的动漫企业平起平坐,但我们输在了创意和推广上,输在了想一口吃出个胖子的心理上。”在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周”上,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1“不能光顾眼前利益”

  2006年10月,全国第一家省级动漫产业基地——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平房)基地成立。之后,该基地入驻企业黑龙江新洋科技公司原创制作的《帽儿山的鬼子兵》和哈尔滨智慧动画公司制作的《环保剑》两部作品获得了国家优秀动画片奖。21日,两家公司的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以前谁会想到在手机上看动画片?如今,这条衍生链已经越来越长,业内人士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黑龙江新洋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许多国家都很注重动漫剧的衍生品,例如音像、图书、玩具、手机等等。

  采访中,王志强讲了一个有关《变形金刚》打入中国市场时的插曲:《变形金刚》最初进入中国时曾遭到冷遇,无奈,该公司找到上海电视台,低声下气地要求奉送98集动画的播出权。没想到,《变形金刚》在上海播出后收视狂飙,获得了巨大收视率,急需好的动画片来吸引观众的广州电视台也希望播出这部动画片,但这次该公司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行,掏钱!而随着《变形金刚》的热映,几乎所有看过动画片的孩子很快发现了商场里销售的变形金刚玩具——于是,人们才醒觉,其实这家玩具公司盯着的还不是打入中国市场的那点版权费,而是动画背后一发不可收拾的玩具销售狂潮。

  王志强说:“当初《变形金刚》是先设计出玩具,后出品动画片。这样,有玩具产业的利润做支撑,动画的推动可以不计成本。而国内的一些动画制作和生产商一般都是依靠播映赚来资金,再投入生产衍生品,上游没有收回,下游自然就没有办法生产,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动漫界人士认为,中国的动画片之所以不能像《变形金刚》这样长盛不衰,是因为国内动漫投资商投机心理太严重。只顾眼前的小利益,不做长远打算。其实,动漫投资者应该有延长动漫作品的生命周期和产业链的意识,需要足够的周边产品和适时的“复兴运动”来唤醒和提高人们对其的记忆及关注度。

  在这一点上,《变形金刚》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20多年来,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它从来没有消失过。

  2“要打品牌”

  我们国家最早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片,在国际上都曾获得很多大奖。但有20多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动画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当初的那些动画片,如今都被定位为艺术片,它们都没有被现代的商业运作包装过,完全没有后续的延伸开发,更谈不上创出一个动漫品牌了。

  哈尔滨智慧动画公司总策划肖智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动漫业起步晚,没有经验。很多人总以为有了人才,有了创意,拿出作品就要盈利,但市场是需要有品牌的,没有打品牌的概念,就不会长久。如果制作出来只是为了获个奖,就没必要了。“我们公司即将推出的《龙娃》两年前就开始策划了,其中包括本子、剧情、形象、市场推广、衍生产品等等。肖智慧表示,公司从2002年成立至今,也吃过没有经验和盲目上马的亏,现在的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开工的,希望能创出一个值得动漫界骄傲的品牌!”

  “黑猫警长当年要是有人接着做,会是一个多么好的赚钱机会!”一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品牌要想有经济价值,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投入,但中国动漫界太缺乏这种意识了。

  “人家国外的动漫企业在创品牌的过程中也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假设一共奋斗十多年,可能前八年都在赔钱,从第九年开始才赚钱,但一旦赚钱,赚的就绝对不是小钱。”王志强表示。 [1] [2]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