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假冒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4:58 新民晚报

  周骏

  近日从央视看到一档假冒记者敲诈勒索的法庭审理节目,很感慨。某杂志社驻异地记者站的站长、记者以曝光要挟,强迫当地一林场巨额赔偿。事情败露后,经公诉机关调查,发现这家记者站根本没办过合法手续,记者证都是过期的老版本,法院最后以敲诈勒索罪对这伙假记者作出了法律制裁。

  假冒不属于自己的身份,多半是为了行骗。这类事情时有所闻,假冒领导的,假冒侨胞的,假冒老板的……但我印象中最多的恐怕还是假冒记者的。

  为啥要假冒记者?因为记者拥有特殊的话语权,一篇批评报道有可能让一个产品滞销,甚至让一家企业倒闭。不过,媒体监督在使人们敬畏的同时,也让行骗远比其他行业容易得多。记者拿着尚未发表的批评稿换取好处的事早不是什么秘密,而搞定记者也成了不少单位、部门的“公关”工作之一。“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是我一位从事国有饭店集团管理的朋友最爱挂在嘴上的。虽说是玩笑话,却多少也反映了社会对个别记者滥用监督权的无奈和厌恶。

  如果说上述“监督”多少有点让当事人不爽、并有可能败露(如那家记者站的下场)的话,那么用虚假报道配合当事人的“监督”就皆大欢喜了。由于这种“监督”既有专业的外衣,又不必担心被举报,如今已成为一些媒体从业者的常规业务。不过,到了看房产新闻不懂买房、看汽车新闻买不到好车、看股评新闻被深深套牢的时候,到了记者沦落为行业代言人的时候,老百姓还能相信什么?而正是一些无良记者能轻易从“监督”中获利,极大地刺激了那些假冒者的行骗欲望。

  其实不论用哪种手段获利,不论获利者是个人还是部门,都是以牺牲媒体公信力为代价的。所以,要杜绝假记者,必须同时先管好真记者;要有效地实施媒体监督,必须建立监督媒体的机制。因为当媒体连最起码的客观公正也不具备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有正义吗?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