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虫子,原来是不想上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5:11 厦门网-厦门晚报

  奶奶是巫婆,妈妈是海盗,7岁的妮妮呢?近日,心理咨询师让妮妮描述她自己眼中的家庭成员,妮妮把自己列为皇帝,而不听她命令的爸爸,她直接忽略不计。

  1岁时被蜜蜂蜇,从此怕虫子?

  妮妮从小就怕虫,最近愈发厉害了,只要一看见奇形怪状的东西,就吓得全身发抖。她干脆缩在家里不出门了,也不愿意上学。妈妈没办法了,近日又带她到心理咨询师那里。

  妈妈黄女士说,妮妮1岁时被蜜蜂蜇了一下,从此就怕虫子。说起虫子时,黄女士自己脸上就露出夸张的害怕表情,妮妮一看妈妈的表情,浑身也跟着紧张起来。只要是丑陋的东西,妮妮都害怕。

  妮妮以前去过一位心理咨询师那里。那位心理咨询师决定用暴露疗法,以毒攻毒,他直接就把一只爬虫模型扔到妮妮身上。“啊——”的一声大叫,妮妮冲出门外直接奔往街上,暴露疗法失败了。

  不愿意说“妈妈好”,倔强地就地拉小便

  通过跟妮妮聊天, 心理咨询师刘平超发现,她特别爱和妈妈作对。妈妈让她伸左手,她偏伸右手,让她向前,她偏后退。妮妮不仅抗拒妈妈的指挥,还喜欢控制妈妈,连妈妈要穿什么衣服都要由她做决定。

  在咨询时,刘平超要妮妮对着妈妈说,“妈妈好。”妮妮拒绝了,“我就是不说。”“你不说就不能出这个门。”“那我就把大小便都拉在这里。”说完这句话,妮妮马上就地拉小便,用倔强的眼神盯着刘平超。刘平超没搭理她,指着房间里的桶和抹布,让妮妮自己收拾干净。妮妮见控制不了咨询师,只能遵守规定,乖乖地把房间每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这次,再叫妮妮说“妈妈好”,妮妮没拒绝。

  只要躺在地上闹一闹,家人就同意了

  妮妮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到后来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愿意上学。她发现在家里能随心所欲,要是妈妈和奶奶不顺从自己的意见,她只要躺在地上闹一闹,家人就同意了。

  妮妮不愿承认自己是好孩子,“我不是好孩子。”“我不是勇敢的孩子。”她全盘否定了自己,这时候,妮妮似乎是自卑的。

  刘平超说,妮妮不是真的自卑,她不肯定自己是为了躲避规则,种种表现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想上学。在妮妮的心里,好孩子是要遵守规则,勇敢的孩子就不能怕虫,就要上学。上学,就要遵守学校的规则,大家就不受她控制了。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妮妮想控制别人,就要不断地否定自己,这样就不用上学,可以呆在家里控制妈妈和奶奶了。

  刘平超分析,妮妮的表现都是潜意识,她自己并不清楚。因为妮妮通过经验得知,在家只要闹一闹都能达成目标。她绕了那么多弯,怕虫、自卑,就是要让父母知道自己不适合去学校学习。

  过分压制或顺从都会造成孩子“退行”

  妮妮的行为是一种退行表现。刘平超解释,“退行”是指遇到挫折时,行为与情绪又退回到较初级的童稚阶段,以此达到心理自卫的目的。妮妮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我不在成长。”她否定了自己的成长,对虫的恐惧被扩大,不愿肯定自己,都是她退行的表现。

  刘平超对妮妮采取了系列脱敏疗法。比如让妮妮连续21天,每天说50遍的“我是个勇敢的好孩子。”利用正面的心理暗示提高妮妮对自己的肯定。连续两个星期一系列的针对性训练,妮妮改了很多,能顺从妈妈的意愿了,在妈妈朋友家里,也能和小朋友开心地玩在一起,不再排斥上学。大家对妮妮的进步很惊奇。

  刘平超说,人生有2次叛逆期,第一次是在2岁—3岁,第二次是在12岁—18岁。人在2岁半开始有“自我”的产生,学会对别人说“不”,这时,家长不要过分压制或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否则会造成孩子的退行性行为。家长应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游戏中学会行为规则。

  记者 刘蓉 实习生 谢冰露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