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豚尸惊现桂山岛码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5:24 南方都市报

  三江豚尸惊现桂山岛码头

  当地渔民前日发现,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死因仍在调查中

  8月20日,珠海桂山岛小艇码头附近,当地渔民先后发现三只已经死亡的海豚浮在海面上。昨天,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派出专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认为死亡的海豚为江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死亡原因还在调查当中。

  三江豚尸冰鲜保存

  8月20日晚10时,记者接报料称在桂山岛发现三只已经死亡的“中华白海豚”,当地一名鱼老板郭先生已经将海豚用冰保鲜,并将等待次日下午专家前来鉴定。

  昨天上午9时30分,记者接报后赶往桂山岛。在该岛的小艇码头,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渔船停泊在海面上,远处漂浮有用来养鱼的网格箱。碰巧,记者在该码头遇到海豚发现人之一的劳先生。劳先生介绍,三只死亡的海豚分别于前天下午2时30分和晚上7时左右发现。发现后,他们分别向当地的渔政部门反映。劳先生所在公司的老板郭先生还将海豚用冰保鲜,放在自己的渔排上。

  10时许,记者跟随劳先生来到海豚停放的渔排。劳与同事将装有海豚的箱子打开,并搬走盖在海豚身上的冰块,三只叠在一起、肤色灰黑的海豚出现在眼前,身上都有擦伤的痕迹。但面对记者对死亡的海豚是否“中华白海豚”的提问,劳先生与同事都表示,由于没有见过白海豚,因此不敢肯定。

  死因不明仍待调查

  对于三只死亡的海豚的确切身份,郭老板、劳先生以及他的同事均表示不知道。“这里经常有海豚出现,但具体是哪种豚,我也不知道。”劳先生摇头道。

  记者了解到,昨天下午,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派出专家,前往桂山岛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死亡的海豚并非中华白海豚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死亡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据悉,死亡的三只江豚昨天已经运抵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待专家找出死亡原因后再做处理。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陈希:将与中大专家联手解剖

  昨晚,记者辗转找到前往桂山岛做鉴定的专家、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陈希。

  死亡原因未能确定是否与台风“圣帕”有关

  据陈希介绍,由于自己主要从事白海豚的研究,对江豚相关信息了解不多,又加之时间匆忙,因此江豚的死亡原因尚难确定。对于江豚皮肤表面留有擦伤痕迹,他分析认为,由于死亡的江豚是漂浮的,海里及海岸边有不少的石头,在海浪的作用下,皮肤很容易留有擦伤的痕迹,因此,伤痕与死因是否有关尚不能确定。对于记者提出死亡原因是否与台风“圣帕”有关,江豚的年龄等,陈工说还得等待解剖做切片分析才知道。

  后期处理做成标本供形态学研究

  陈希介绍,此前珠海市也曾发现过一只死亡的江豚,但那时发现的江豚已经全身腐烂,不得已只能切起个别部位做标本。“这次发现的三只江豚,表皮肤色完整,内脏完好。”陈希说,昨天江豚已被送往冰厂进行保鲜。接下来,他们将与中山大学的教授取得联系,联手进行解剖研究,三只江豚将被做成完成的标本,供形态学研究。

  陈工说,江豚的分布比较广,长江等淡水区域有,珠江口等海水区域也有。“但由于是白海豚保护区,以前我们对白海豚的研究比较多,标本也比较齐全。而江豚却比较少,这次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江豚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发现经过

  三只江豚的突发死亡引起记者的好奇。昨天上午,死亡海豚发现者之一的劳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三只海豚发现的经过。

  第一只江豚

  ◎长度:1.4米

  ◎重量:约100斤

  ◎发现时间:8月20日下午2时30分

  劳先生与同事正要下海劳作,走到小艇码头刚要上船时,突然觉得不对劲,平时干净的海面上怎么会有一堆灰黑色的漂浮物呢。以为是塑料玩具的劳先生,于是上船用手够到漂浮物,手指一点,感觉软软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海豚”。劳先生于是与同事一道,用渔网将“海豚”搬上渔船,拉到郭老板的渔排上。郭老板向当地的渔政部门打电话反映此事。

  第二、三只江豚

  ◎长度:分别为1.5米和1.3米

  ◎重量:分别约180斤和100斤

  ◎发现时间:晚上7时许

  晚上7时,天色渐渐变暗,还是在小艇码头附近,这一次,当地的渔民在距离小艇码头不到20米的海岸边,发现2只死亡的海豚。

  应渔政部门的要求,劳先生将发现的另外两只海豚拉上船,与白天的那只同放在一只箱子里,用冰块保鲜。

  ■知多D

  什么是江豚?

  江豚,别名江猪、海猪、海和尚,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头圆,无喙突,身体呈纺锤形。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无背鳍,仅在背部有3-4厘米长的皮肤隆起,高2-4厘米。鳍肢较宽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尾鳍宽阔,为体长的1/4。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体色灰黑,腹部较浅。

  食性很广,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虾类和头足类(鱿鱼、乌贼等)。多在近岸区域活动。如咸淡水交汇的水域或支流河口、湖口与长江交汇处,流速相对缓慢的江湾河口,既能在海水中生活,也能在淡水中生活。

  一般不集成大群,多单独或2-3头一起游泳。繁殖高峰期在12月至翌年5月,每隔两年产1胎。江豚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我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我国沿海较普遍,渤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能上溯至各大江干流中。

  (资料整理)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张应昂(除署名外)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冯宙锋

  报料人:黎先生、郭先生

  报料奖:各100元

  图:

  昨天上午,劳先生搬开江豚身上保鲜的冰块。几个渔民围上来,争论江豚的性别,其中一个还俯下身去仔细辨认。

  桂山岛小艇码头附近水域一片平静,渔民劳先生就是在这附近发现死亡江豚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