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学校不治标更不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5:24 南方都市报

  政论

  如今的学生无疑十分辛苦,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感受到激烈竞争的压力,虽然他们不会如同家长那样太早考虑到未来的工作,但是在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共同营造的氛围里,他们从小就知道,成绩就是一切,升学就是一个终极的目标。

  在这样的局面下,学校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这样一场竞赛中,纷纷办起了各种补习班。家长们都想多给孩子补习,以期望在中考时候进入重点高中,未来才有更大希望进入名牌大学,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优势。

  据本地媒体报道,最近珠海市教育局出台了《珠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及办学效益评价方案》,准备惩罚所谓不良办学行为,其中就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设重点班,节假日补课等行为,而且还规定了月考和周考的数目,一旦超过,都会降低学校的考核评分。

  这一政策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因为公立学校办补习,一方面和义务教育免费的原则有所违背,也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有所偏离。义务教育的关键在于平等保证每个适龄学生的教育机会,因此假如学校办补习班,势必让各个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逐渐陷入以追求升学率作为目标的误区中,无法兼顾平等教育的原则。

  但是这政策是否就是对症下药呢?笔者十分怀疑该举措的效果,因为教育部门固然可以发一纸公文禁止学校开办补习班,但是中考与高考体制却没有因此有所动摇,学生最终还是在中考和高考的关键点上要进行一次教育体制的筛选,学习成绩是不被社会淘汰的唯一指标,这样严峻的事实,怎么能靠一纸禁令就能杜绝?

  事实上,在全国各地的中学,补习班相当普及,就算教育部门严防死守,家长也会想方设法请各中学的资深老师去做秘密补习,只要教育资源是稀缺的,补习班就无法从根源上遏止,教育部门的防堵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笔者家中也有亲戚小孩,也深知如今补习市场中的种种秘密,尤其是寒暑假内,很多拥有教学声誉的老师家中,都挤满了被家长费尽周折送来的学生,学校就算从其他渠道得知补习的事实,也没办法惩罚,毕竟对于目前的中学,好教师也算是颇为稀缺的资源,禁令最终形同虚设。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门与其堵,不如“疏导”,假如学生确实存在补习的需求,不妨由学校出面开设补习班,而且主要针对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这样不仅考虑到落后学生的补习需求,也实际上兼顾了公平原则,当然这势必会影响到如今被反复强调的素质教育。但是与其沉迷于家长、学生包括老师都无心恋战的“素质教育”,反不如在补习的需求方面给予适度的满足,这虽不是一劳永逸之举,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氛围里,也算是各方均能接受的一条出路吧。

  □成庆(作者为专栏作家)

  向本版投稿视为同时向奥一网投稿

  《每周评论》向社会各界征稿,读者可对本地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新闻发表评论,文章长短不限,但务求观点新颖独特,具建设性和前瞻性。欢迎赐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稿件请发到nfdsbcomment@yahoo.com.cn 。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