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笼麻箩渔箩你见过未“坑艇”原来装粪不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02: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虾笼麻箩渔箩你见过未“坑艇”原来装粪不载人
用来抗旱灌溉的水车。

  本报记者林洪浩、罗桦琳 通讯员 彭淑芳

  种水稻是怎样犁田、插秧、收割、打禾、筛谷的?捉虾捉鱼的虾笼、渔箩你又见过没有?人们曾经耳熟能详的耕作方式,对新一代城市年轻人而言已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记者获悉,早已经洗脚上田的荔湾区西塱经济联社的村民们,纷纷从家里捐出“退休”几十年的各种农具,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内建成广州首个农具博物馆,让没有下过田的年轻一辈记住祖祖辈辈是如何耕作生活的。

  灌溉用的水车已有半世纪历史

  这间可以免费自由参观的广州首家农具博物馆有另一个正规名称——西塱村历史博物馆。记者昨日前去参观,村里两位老大姐——62岁的“有姐”、68岁的“添姐”欣然作导游。“这是打禾机,这是谷扒、坑艇,那是虾笼、麻箩、渔箩,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连见都没见过了。”两位老大姐说得分外兴奋。

  “有姐”双手握住水车的两侧扶手说:“这是抗旱用的,如果很多天没下雨,我们就把水车搬到河涌旁,车子的一头伸入涌内,另一头接到田边,上下摇动水车的两侧,中间的风叶就会转动,水就能引到田里。”“有姐”告诉记者,这座水车是上世纪60年代村里的生产队买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展馆内有一条非常小的船只,“这小船连一个人都坐不下啊?”记者好奇地问。“当然不是坐人的啦,这是装粪用的坑艇。”“添姐”笑了起来。她把小木船从展览台搬到地面,一边拿起一个大勺子演示,“以前种菜的时候,菜田旁都有一条1.1米左右宽的水坑,人站在水里,坑艇也放进水坑,一边拖动着艇仔,一边把艇中的粪肥舀到田里。这样种出来的菜最好吃了。”说到这里,“添姐”显得特别怀念,她觉得现在从市场买回来的青菜,远不及以前用天然肥“喂”出来的青菜好吃。

  在第二个展厅里,记者看到石磨、风炉、大木盘、茶箩等早已不用的日常器具。立在最中间的,是一个一米多高的红色木制大柜,“添姐”称,这柜子叫“火锣大柜”,是以前有钱人家的嫁妆,送得起这种柜子的人家,在出嫁时敲火锣游村,因此得名。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