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2007"发助学金 4000贫困生每人40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07:15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圆梦2007
图一:受助学子领到“助学金”。

  

圆梦2007
图二:学生代表深受感动。

  

圆梦2007
图三:家长现场流下热泪。吴俊 摄

  昨天下午,由团省委、省慈善总会、省青基会和本报联合举办的“圆梦2007”江苏省希望工程助学行动,在南京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生出席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吴瑞林、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出席仪式。为便于读者查阅,本报网站(www.yangtse.com)已刊登完成最后复核的宿迁、泰州、无锡等地学子名单,其他地区也在最后复核,本报网站随后将公布。

  今年5月,圆梦行动启动开始,我省就对大量家庭贫困、成绩优异、有希望考取大学本科的同学进行了预登记。记者了解到,在本次助学行动中,合计募集资金1600万元,400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每人得到4000元助学金。鉴于今年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对入校后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和资助面的拓宽,今年圆梦行动的资助重心前移,着重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入学时的燃眉之急,而且资助对象也进一步倾斜,以苏北地区为重点,突出19个省定经济薄弱县。

  这次圆梦行动的捐款90%以上都是个人捐款,全省共有10多万人通过圆梦行动向贫困大学生表达了关爱之心。省工商局办公室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向圆梦行动捐款5800元;省广电局的一位处级干部两次捐款5000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捐款人都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受助学生和家长对此感激万分。赣榆县港头镇的袁芳同学说:“虽然我是孤儿,但我并不孤独。因为有这么多好心人关爱我,将来我一定要报答他们,回报社会。”

  昨天的发放仪式上,省有关部门领导还特别向本报对这次行动的支持表示感谢。

  寒门姐弟同获资助

  在助学金发放现场,记者看到已复核的徐州睢宁寒门学子名单中,有记者熟悉的王玲平的名字。马上打电话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她,电话那头的王玲平妈妈带着抽泣连声感谢。王妈妈说,她家今年两个考上大学的孩子真的可以上大学了。

  王玲平是本报开展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中,对徐州受助学子王衍回访时知道的。王衍的姐姐王玲平也是今年参加的高考,并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无奈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名额有限,不能同时让姐弟俩都获得资助。记者告诉王玲平可以申请省希望工程的圆梦2007行动助学金,最后姐弟双双获得助学金。

  王玲平说,弟弟9月1日就要踏上北上的火车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报到,利群阳光行动解决了弟弟的学费。她说,别人上大学都准备了漂亮的新衣服,弟弟不肯添购新衣物,他打算把在南外上励志班时穿的校服穿到大学去。妈妈对此很是过意不去,坐在灯光下一针针为她弟弟做新鞋到深夜。妈妈本来也要为她做几双新鞋的,但是王玲平执意不要。

  王玲平自己也将在9月15日踏入南师大的校园开始大学生活。她说会一直努力学习,用好圆梦资助的每一分钱。进入大学后她会申请助学贷款,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的时间做些兼职,赚钱补贴学费和生活费。

  清华学子鞠躬感恩

  “我要将感恩的心化为一种责任!”昨天下午,在发放仪式上,来自清华大学的学子张林真诚地向大家鞠躬,在感谢社会对贫困学子关爱的同时,也希望在场的学子要懂得感恩。

  去年,家住邳州的张林以675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录取,但即将成为一名清华学子的喜悦很快就被怎么凑足学费的烦恼冲走了。7000多元的学费对于这个双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额开销。“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甚至想过放弃,尤其是看到父母为自己到处求人东借西凑,很难过。”张林说是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自己4000元圆了他的大学梦。说起当时的情景,这个不善言辞的男孩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

  受邀而来的张林坦言,一年来,自己一直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学习。张林告诉记者,自己学习很刻苦,“清华大学高手很多,都很优秀,所以我更要加倍努力,否则对不起资助我的叔叔阿姨们。”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张林还争取学校一切勤工俭学的机会,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给高中生做家教,数理化都有。”这个男孩很自信地笑了笑,不愧为当年邳州市的理科状元。

  家长台下流热泪

  徐松的爸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最后一排,时不时地仰头看着前排的儿子,记者让他坐到前排去,他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刚干完农活,一身臭汗,就坐在这里吧。”

  “儿子能申请到这笔助学金,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徐爸爸告诉记者,他们家在六合,夫妻俩都是农民,守着家里4亩田辛苦一年下来顶多也就8000元。所以,当儿子接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一家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这孩子成绩一直很好,而且他自己知道节省,我们从来不操心。”徐爸爸说,徐松中学一直住校,为了省下路费,周末一般都不回家。“这孩子懂事啊,我们每个月给他200元,他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缺钱。”现在,儿子申请到了4000元的助学金,但学校一年总共需要7000多元,徐爸爸说,儿子假期就要求出去打工。“我们舍不得他啊,想让他好好歇一歇。”说到这,徐爸爸有些哽咽了。而在他的旁边,一位妈妈禁不住为徐爸爸的一番话感动得流下泪。

  目前,徐松还有一个妹妹正在上高二,明年也要高考了,对于徐松一家来说,明年可能又要面临学费难题。“还是要争取给孩子上大学,像我们这样没文化不行。”徐爸爸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外面找了几份零工,好多挣点钱。 实习生 杨奇维 江燕平 本报记者 石小磊 吴 俊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