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科学防灾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07:51 法制日报

  新闻分析

  本报记者 陈丽平

  前不久,我国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涝灾害。作为国务院负责救灾救济工作职能部门的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又一次出现在灾情最重的安徽淮河王家坝大堤上。

  眼前的景象让这位长期从事救灾工作的部长感到欣慰:受灾群众都在建于行蓄洪区高地的自己家里避灾。而几年前,淮河流域的洪水没有这么大,但是行蓄洪区转移出的人员却都在大坝上住着帐篷,生活条件很艰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学举分析,这几年行蓄洪区群众整体搬迁,国家在行蓄洪区内建起围庄和台庄,基本上可以做到洪水来袭时,群众可以在位于高地的家里避灾。

  洪涝、干旱、风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龙卷风、雷击……同往年相比,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民政部统计,今年我国灾害明显重于去年和常年同期。其特点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局部地区雨情、汛情、灾情超历史记录。截至7月31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8亿人次受灾,比2000年以来的历史同期均值高出4%;紧急转移安置615.3万人次,高出50.1%;农作物绝收面积6348万亩,高出17.3%。

  与2006年同期比较,今年1至7月份全国已发生各类自然灾害事件466次,发生频次远高于2006年同期.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与以往不同,今年出现了“大水情、小险情”、“重灾害、轻损失”的可喜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今年受灾人数和去年相比减少了9.4%。死亡的人数与去年相比减少了34.8%。倒塌房屋79万间,也比2000年以来的历史同期均值减少17.7%。

  今年的自然灾害比去年重,为什么受灾的人数和死亡的人数要比去年还相对少一些?这一重大转变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这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了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防灾减灾工程和设施开始发挥效益。

  第二,应急响应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增强了应急救援的能力。民政部近年来加强了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视灾情及时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情,现在是从上到下应急动员、密切配合,本着一切为了灾民的理念开展工作,对减少灾民的损失和死亡的人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民政部今年共启动应急响应41次,先后向灾区派出41个工作组,并向重灾省份紧急调运4.06万顶帐篷,有效地减轻了灾害的损失。

  第三,民房建设质量提高,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现在灾区倒塌的房屋多数是茅草房,真正砖瓦结构的倒房很少。这说明,多年来,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下,群众建房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今年8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倒房重建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地震灾害损房补助标准;增加行蓄洪区移民迁建补助标准。同时国务院还决定增加并及时拨付防汛抗旱经费,增加旱灾救助项目,追加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增加医疗卫生救灾补助资金。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效解决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也将进一步提高灾区重建的民房质量,增强今后抵御灾害的能力。

  “这几年在灾后重建和居民建房的过程中,广大群众增强了减灾意识,这也是灾害重、损失轻的重要原因。”李学举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本报北京8月22日讯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