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当真不可救药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09:24 南方日报

  直言

  洪 丹

  中国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并特别提醒我国公民在出国前以及出国后应当注意的事项。从《指南》中可以看出,外交部在尽全力完成其“善良提醒”的义务,让国民铭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礼貌公德。作为此项成果利益获得者中的一员,笔者倍感欣慰。然而,仔细研读《指南》中的提醒事项,不难发现颇多值得我们玩味之处。

  《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在公众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指南》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良好的,不良好的只是提醒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国民素质。谁能想象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所谓“礼仪之邦”,时至今日还需要公开提醒“在外勿高声语”?对于《指南》所指的“高声说话”一事,台湾学者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讲过一件事:两个中国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以为他们准备要打架,就急忙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后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这个例子也许有些极端,但在今年欧洲酒店业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中国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第三,是个不折不扣的事实。看来,中国国民出国旅游时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诵”,那么,即便没有《指南》的提醒,国人反省自身形象是否也该迫在眉睫?

  《指南》同时提醒,当国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遵循正当途径解决,不要采取贿赂等不合法方式,以免问题复杂化。这就戳到了国人的另一痛处。众所周知,当不少国人遭遇棘手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如何贿赂、向谁贿赂。广东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日前通报了去年以来的十大商业贿赂典型案例,就可以作为旁证之一。为何《指南》中特别说明“以免问题复杂化”?正是因为国内可能屡试不爽的贿赂行为,在外国人那里未必吃得开,甚至可能会因为当地的法律制度招致法律责任。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各省市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制定防治商业贿赂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25件。由此可见,国家各级部门打击贿赂行为的坚定决心以及强大力度。立法的出台固然是可喜的,但制定出来的法律能否很好地贯彻执行才是大家拭目以待的。否则,“良法”亦只能落得“空法”的宿命。不同层级立法的出现当然亦是可贺的,但是法律绝非万能,法律有其局限性,也有其鞭长莫及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根深蒂固地植根于国民思想深处的情结。

  那么,国人当真不可救药了吗?也不见得;只是现有的诸多措施,恐怕还无济于事。或者说,在大量令人悲观的事实面前,力不从心。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