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缺失 谁该挨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01:25 大众网-齐鲁晚报

  感恩缺失 谁该挨打

  感恩缺失 谁该挨打▲福建泉州受助贫困生热泪盈眶。 资料片

  5名贫困大学生因不知感恩被取消资助的消息,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真的不懂感恩,还是不善于表达?到底是谁该为感恩缺失、人情冷漠的社会关系负责?板子该打到谁的身上?

  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近日,众多媒体纷纷和襄樊市总工会联系,试图了解事情背后的详细情况。

  工会:

  家长有责任教育孩子

  22日,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副主席周萍接受采访时说:“出现这样的事,并不是贫困大学生的错。他们还小,社会经验不多。但作为孩子的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知恩图报。”

  周萍介绍,受助学生中,也有同学做得很好。比如妞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爱洁资助的5名贫困大学生,都经常向她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其中一名学生大一就入了党,经常帮助同学,并先后参加学校组织的西北志愿者、绿色环保行动等活动。每次出成绩后,他都打电话或发短信向宋爱洁报喜。

  学生:

  “不资助就算了”

  几名未能继续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在接到消息时,表现也不一样,其中1人表示不理解,质问“为什么不再资助我了”。另1人则反应平淡,当工会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何不抽空给资助企业写信、打电话时,他一言不发,听到“那家企业不愿再资助你了”,他竟称“不资助就算了”。

  家长:

  孩子不善于表达

  几经周折,记者得到了3名未能继续受助的家庭电话,其中一个电话被告知是空号,一个电话一直没人接听,第三个电话倒是接通了,但对方一听说是记者,立即就挂断了。

  在记者的坚持下,受助者小磊(化名)的母亲终于答应和记者在电话中“少说几句”。她说,听说中断资助后,她和孩子都很伤心,孩子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平时就很内向的小磊,一下子变得更寡言少语了。

  她说,她和小磊很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帮助,只是因为孩子缺少与人沟通的经验,所以才使资助企业产生了误解。她承认儿子的表现可能会让资助他的企业寒心,但他并不是那种不知道知恩图报的人。“也许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这类教育太少了。”小磊的母亲感叹道。

  据《楚天都市报》、《东方今报》

  让人失望的只是少数学生

  22日下午3点,襄樊市总工会刚刚上班,女工部部长周华玲就抱着电话说个不停:媒体讨论一下大学生如何学会感恩也好,但没有必要再深入“炒”下去,称“会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

  周华玲介绍,“金秋助学”活动在该市已连续开展了9年,每年都会有一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得到资助。单亲家庭、劳模子女、成绩优异、家庭困难是受助者的基本条件。基层单位将名单上报总工会后,由资助者进行调查核实,然后结成帮扶对子。

  据了解,此次不能继续受助的大学生并非5人,而是3人,分别在重庆大学、华中师大和哈工大就读。3人没能继续受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1人是因为资助企业总部迁离襄樊,1人是因为资助企业经营困难,只有1人是因为资助企业有意见,另外选择了新的资助对象。

  襄樊市总工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大部分能够和资助他们的企业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在放假后,除了到企业看望资助者外,还到企业实习。只有少数学生的表现让人失望,平时不跟资助企业联络沟通,回家时也不露面,只在每年发放资助款时来一次。

  据《楚天都市报》、《东方今报》

  声音

  受指责的应该是不良社会环境

  我也是一名来自襄樊的贫困生。

  囿于家境,我大学后三年的学杂费,均来自国家助学贷款,无此“绿色通道”,我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读完大学。作为一名曾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我对来自国家的每一分钱都怀着敬畏和感恩之心,学习期间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自力更生解决生活费,全力以赴赢取奖学金。虽谈不上回报社会,但这是我在学校时唯一能做的,而且也算做到了。现在刚出校门,我目前的想法是尽快还上贷款,卸去几年来挥之不去的心理压力。

  虽然自认在贷款上学问题上,我的表现还算稍能自慰,不至于有道德上的亏欠和负疚感,但看到那几个老乡的作为,我还是感到一种愧疚。感同身受,我在心里默默问自己,设身处地,若我是“金秋助学”中受助一分子,我会是现今为人所鄙视的五分之一吗?

  我发现好像并不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复。

  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教育环境:那是一个人人牢记“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的地方,那是一个人人仇官仇腐的地方。以我的老家襄樊枣阳为例,那时当地名谣:龙飞了,桥塌了,棍(桂)支着。“龙”、“桥”、“棍(桂)”分别是连续三任父母官,后来我离乡上大学那年,研究生学历的“容”上任,但大一回家据说又“荣归”(容被双规)了。大二时,远在异乡的我,路过学校报亭,又被一知名新闻周刊封面大书的“襄樊孙楚寅”、“中国官场地震”等字扎伤了眼,竟没敢走近细阅。难道就因自己是襄樊人?

  那5人和我是基本同一批入学的。在那一个反腐民谚如此发达的地方,在一个民间心态觉得几近“官民对立”的地方,在一个应试教育把学生异化为只认分数不认爹的地方,长期在此条件下锻造出的学生,让他学会感恩真的有点奢侈。甚至可以说在那种情势下,整个社会都缺失感恩。

  我离家也有4年了,不知现在情况是否有改观。若大环境不变,学生要怀感恩之心,则只能依靠个人道德修为和家庭教化。所以有受助后感恩图报的,也有不知道感谢的,对此,请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无意为以上学生辩护,我希望能代表他们向全国人民道歉,如果我有此资格的话。也请道德家在挥舞舆论大棒时,也能看到现在资助制度和社会环境及目前教育的一些不足指责是容易的,但是置身世外的指责,又有多少意义呢?

  (李晓亮)

  进展

  香港宋先生愿意提供资助

  襄樊市总工会负责人透露,香港一燃料公司宋姓老板打来电话,称看到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5名贫困生没有做到及时致谢当然不对,应进行相关的教育,但如果因此而失去资助、失去继续求学机会,对他们来说是很可惜的,很不公平的。

  宋老板表示,他打算资助这5名被取消受助资格的贫困生,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数据

  网上八成被调查者赞同取消资助

  大学生因“不知感恩”被取消资助一事引起各方观点激烈碰撞。赞成取消资助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新浪、腾讯、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了这一报道,并相继就此推出网上调查。

  截至22日晚10时整,共有165195人参加新浪的网上投票。投票支持“应该取消,不知感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来回馈社会”的,有137157人,占83.17%;认为“不应该取消,既然主动资助别人,主观上就不应图回报”的,有14470人,占8.77%;认为“不好说,也许事情没那么简单”的,有13277人,占8.05%。

  建议

  变直接捐赠为间接捐赠

  由于信任结构的缺失,慈善渠道的不畅,许多捐赠者不是依靠慈善机构,而是选择了直接捐赠的模式。而这种捐赠与被捐赠“面对面”的模式,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著名演员孙俪停止捐助贫困生一事,就曾被传得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样的尴尬事件,对于双方当事人以及对于我们尚不太成熟的慈善事业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政府如果能放宽民间慈善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让更多直接捐赠变为间接捐赠,也许会破解这一问题。以慈善机构来管理善款,如此一来,捐助者的目的会明确化,捐助的项目会得到比较好的管理。在慈善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人们的善举大多都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的。此举也会使善行公开在阳光之下,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同时,慈善机构也会争取社会公信力,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制度运作慈善活动,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得到帮助。  (本报综合)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