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千遍也不厌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02:29 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福州8月23日电(记者姬少亭 巫奕龙)阿耕皮肤黝黑,普通话带着客家“土味”。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最受欢迎的土楼导游。

  随着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临近,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他的家——著名的闽西永定县圆土楼“振成楼”,倾听他的述说。阿耕每天至少要讲四五场,嗓子总是略带沙哑。但只要面对游客,他便容光焕发,口若悬河。

  阿耕原名林铫章。父亲在民国时期当过议员和闽侯、永定等县县长。1912年,在湖坑镇洪坑村的深山密林里,阿耕的祖父及其兄弟耗资8万光洋、历时5年建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200多个房间的振成楼。

  1951年,阿耕呱呱坠地,在聚族而居的振成楼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从七八岁起,阿耕历经坎坷,“文革”中更是举家被赶出振成楼。改革开放后,振成楼产权重归林氏家族。阿耕拥有其中的四分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偌大的振成楼只住着4户人家20多人。不时有远客走过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来到这个宁静的山村,惊喜地打量着振成楼。客人的执著和赞叹令土楼生、土楼长的阿耕大感意外。他热情地带他们看土楼,请他们吃自家做的客家菜、酿的客家酒。

  不经意间,阿耕开始了使他遐迩闻名的导游生涯。

  “父亲说过,来者就是客。热情好客是我们客家人的天性。”阿耕说。

  客人对土楼的推崇触动了阿耕。1986年,他和亲戚们商量,决定与当时的湖坑乡政府合作保护开发振成楼。尚未设立文化保护机构的乡政府由计生办出面,投资4000元,林氏家族出资6000元,收集了一些客家农具和衣服,在楼内办了“民俗展览室”,收门票4元。阿耕还带头在楼里开起了“阿耕商店”和“阿耕饭店”,卖些自己制作的纪念品和家常菜。

  游客不只是阿耕的衣食父母,更是阿耕的老师。他“切问而近思”,将专家学者们告诉他的关于土楼的知识记下来,不断地温故知新,点滴积累,终于形成了今天丰满生动的“阿耕导游词”。

  1991年,当年成立的永定县旅游局聘阿耕为第一位“土楼管理员兼讲解员”。

  1995年,县政府举行首届永定客家土楼观光节。

  土楼逐渐广为人知,迄今已接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土楼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阿耕记不清接待过多少海外游客,能随口讲出许多海外游客的趣事:一位日本游客在阿耕的客房里睡了一夜好觉,直说“土楼的夜晚特别短”。一位法国老太太要求像阿耕的先人一样睡稻草。阿耕取下席梦思,代之以草席。一次发生停电,阿耕表示愿自己出钱让游客到集镇上住一晚。但那位德国游客坚持要住土楼,认为这是更难得的体验。

  今年1月底,包括振成楼在内的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正式递交世界遗产中心。按照相应程序,今年8月29日至9月3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委托国际遗址理事会派专家对土楼进行相关考察,明年7月提交世界遗产大会表决。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