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体验艰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06:24 信息时报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体验艰辛
志愿者在教室里用课桌拼成床,搭建起临时的小窝。时报记者 陈双焱 摄时报讯 (记者 黎秀敏 实习生 吴异平) 每年暑期,都有一群大学生志愿者远离城市来到偏僻的农村,义务支教、帮扶农户……今年7月中旬,惠州学院40名大学生分别来到惠城区土桥村,博罗县杨村镇、龙门县路溪镇和惠东县高潭镇开展三下乡活动。

  难忘的拖拉机旅程

  “16日那天,下了车,我们10个人就兴冲冲、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两公里的徒步旅程,没想到却走错路了。”去往城区横沥镇土桥村小组的组员陈静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确实有些担心,因为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陈静芳对记者说,这时一辆拖拉机驶过,将他们带离了困境。“领队跟司机交涉后,我们一个个兴奋地爬上拖拉机。”“虽然走错了路,却因此坐上久违的拖拉机,这给我们整个行程打上了第一个难忘的符号!”另一名组员也回味无穷地说。

  课桌搭建临时小窝

  抵达目的地后,住宿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队员们将一样高低的桌子拼一起,5张桌子拼成一张床。八张“床”整齐地摆放在教室中央,看上去有种小时候过家家的感觉。接着,在桌子上空拉上两条长长的绳,挂起蚊帐。不一会,我们的“窝”就有模有样了。”陈静芳告诉记者,小窝虽然搭成了,问题却接踵而至。“乡村虫蚁很多,几天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了虫蚁叮咬的痕迹,还有人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

  每顿都有人吃不饱

  来到乡下,吃饭是一大难题。“由于我们对农村的大灶烧材不熟悉,用锅煮饭炒菜成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大问题。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眼睛常常被烟熏到不断流泪,做出来的饭也不是夹生就是烧焦。”小组长翁佳珠无奈地说道,但面对困难他们还是很乐观的。

  “我已经饿到脚软,但还是提着米、菜、蛋,去一楼的厨房开灶。有时候看着眼前的3个灶、一堆堆的柴草、手里的材料,有点要昏厥过去。” 组员曹军子也描述道。“基本上每顿都有人吃不饱,可是我们还是吃得很开心,因为这是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组员练碧霞骄傲地说。

  志愿者感悟——

  鼓励对小孩子很重要

  陈静芳拿出一个小本子,里面记录了她第一次接触到那些农村学生的感想。“那天上午吃完早餐,就下楼见他们了。而他们6点多就已经来到学校,数量比预想中要多。”

  陈静芳对记者说:“当时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生都安静地端坐着,标准的中国式上课姿势;男生则很放得开,放开玩,放开讲,整个教室都闹哄哄的。我们走到他们身边,他们也丝毫不胆怯,继续自己的游戏,有一些较听话的会停下。”组员们发现,这是农村孩子们存在的普遍现象,因为跟外界接触少,所以很害羞胆怯。

  “我们让学生们上台自我介绍,起初,他们都很害羞,磨蹭着不肯上台,但经过我们的鼓励,他们就变得很大方。虽然声音还是不怎么大,但已经是一大进步了。那时我才明白,鼓励对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乡村小孩来说更是可贵。”

  “后来我们开始排练《感恩的心》手语表演。这时,几个带头的小孩子争吵起来,我们根本就压不住,大家都变得有些急躁。最后,孩子们终于安静下来了,但我的亲和力却因此完全丧失。这是下下策,也是我支教体验中最失败的地方。直到现在,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心服口服。”

  ■声音

  “有些队员去帮农家晒稻谷,扛稻谷,有队员去帮农家下田拔花生、剥花生……穿梭于田埂和水泥路、沙路,虽然烈日当空,但其中的乐趣也是宝贵的。”

  ——志愿者翁佳珠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帮助当地农民拔花生,收稻谷。这别样的生活,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惠东县高潭镇志愿者组长林伟东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