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花灯调”的鱼水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06:44 红网-湖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 王洪山 苏晓洲 苏海萍

  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部,群山苍莽,峡谷幽深,曾是著名红色根据地。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到上世纪80年代,桑植县人民的生活依然十分贫困。

  1988年,原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被划归张家界市,有人说,“自治州”去掉个“最低分”,包袱轻了。

  这一年,湖南省军区却主动要求在桑植县对口扶贫。有人说,在桑植扶贫难出成绩。时任省军区司令员的蒋金流说,桑植人民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的创建付出了巨大牺牲,省军区宁可不出成绩,也要在桑植扶贫!

  对口扶贫19年来,湖南省军区先后经历了5任司令员、7任政委。他们压缩机关事务开支,发动部门和干部、军属捐助,筹集了1800多万元资金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物资,兴水利、修公路、办教育、推广农业技术、组织劳务输出,“造血”式扶贫成效显著。

   这难那难先解决用水难

  贫困山区,“穷根子”在哪儿?水,是桑植山乡第一困难。

  军区第一任扶贫副县长江秀章一到利福塔村,就和群众一道满山找水。在一个105米深的“天坑”中,他们发现了地下河,但引水需要150万元。

  开工!省军区领导很快拍板。边筹款边建设,3年后通水,出水量每小时达40吨的山泉经过3000米渠道,灌溉了2000多亩稻田,利福塔村用水从此无忧。

  桑植县县委书记何其雄说,19年来,省军区为桑植老百姓架设自来水管43.6公里,为一些村购买了大功率抽水柴油机。有了水,山村就有了生机,军区扶贫扶到了点子上。

   脱贫致富靠条条“民心路”

  桑植县不通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有些地方连骡马都难通行。山里的水晶梨,味甜多汁,在大城市每斤能卖3元。但运不出去,1元3斤都无人问津。

  洪家关乡乡长刘红星说,军区扶贫组来之前,七湾村等9个村不通公路。从山上到乡上,远的要走1天。娃娃上学,村民赶集,得涉水过河,遇上山洪,经常淹死人。

  2004年底,在湖南省军区支持下,扶贫组负责人罗峰边筹资边带领民兵炸山岩、砌护坎、担砂石。沿线9个村的群众都加入到了开路大军,仅3个月就修起了一条12公里长的水泥路。

  19年来,军区为桑植人民修路57公里,架设桥梁3座。

   重点突出农业科技和劳务输出

  2007年年初,湖南省军区扶贫组去新的扶贫点———龙潭坪镇,“见面礼”是3万棵优质柑橘苗。

  19年前,桑植县每年需外调口粮5000万斤以上。省军区扶贫组调查发现,桑植不少农民使用逐年退化的老种子,粮食亩产只有200来斤。“在桑植扶贫,军区一直侧重富民产业。”扶贫组组长杨金华说。

  扶贫组旋即从湖南省农科院购进大批优良杂交水稻、玉米等品种,无偿送给群众栽种,还请来农业专家,讲解科学种田。不久,有的扶贫点粮食亩产达到了500斤至800斤,引得周边农民也跑来要种子、学技术。如今,桑植县粮食已能自给。

  解决了温饱,扶贫组开始重点发展高效种植养殖业。在七湾村,他们帮群众建起600多亩柑橘、葛根园。到2008年,每亩地年收入将超过3000元。

   扶贫成效被群众写进了“花灯调”

  桑植县土家族、白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为了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卫生事业,省军区先后在4个村部建起具备初步医疗水平的卫生室,办起了供村民学习、娱乐的民乐室和农家书屋等。

  杨金华如今正忙着帮龙潭坪中学修校舍。杨金华说,省军区在桑植县捐建了4所中小学,机关400多名副团职以上干部,每人每年都从工资中拿出400元,“一对一”帮扶600多名贫困学生。省军区军属们也被发动起来,连续3年组团去桑植,和贫困学生结“对子”助学。

  19年不懈努力,省军区在桑植县的扶贫已经有口皆碑。在土家族聚居的苦竹河村,扶贫组驻村3年,村里人均年收入从426元增加到了1200元。72岁的土家族老人刘运柱用著名桑植花灯调写了一曲脍炙人口的《扶贫颂》,专唱扶贫组建村部、引水、修路、架电话线和安装有线电视等事迹。(据新华社长沙8月22日电)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