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行动:不要迷信“技术参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10:00 解放日报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节能建筑验收会上,围绕“集中式空调和分体式空调哪个更节能”问题,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由此引发的,是关于正确的节能观念的思考。在“节能减排”日益重要的今天,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集中空调”为何不节能

  理论上讲,集中式空调的能效系数高于家用的分体式空调。也就是说,产生同样单位的冷空气,前者所需能耗远远低于后者。由于空调是民用住宅的能耗大头,因此采用集中式空调的住户,其电费也相应减少。这成了不少房产开发商的促销“卖点”之一,在个别地区,集中式空调也有在住宅小区推广的趋势。

  但实际情况远要复杂得多。市建科院副总工程师徐强通过对某小区的跟踪调查发现,尽管采用了集中式空调功能,小区平均每家住户每月的电费高达2000多元,大约是普通居民的10倍。明明采用了能效系数较高的节能设备,为何达不到节能效果?

  实际使用不等于技术参数

  原因在于使用环境上。徐强分析,集中式空调的“冷冻站”,距离住房至少100米远,冷气进入住宅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在传输途中损耗;与此相反,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距离不过几米,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不同住户的作息时间不一,集中式空调的总开启时间也大大多于分体式空调。这些,都是简单的“技术参数”无法反映的问题。

  集中式和分体式空调的“纷争”,反映的其实是不同节能观念之间的对比。判断一项节能技术或设备,究竟是简单地看其技术参数,还是综合考虑其使用环境后再下结论?无疑,从尊重事实出发,根据实际使用经验作出的判断,才是具有科学精神的“节能态度”。

  日前在闵行一住宅小区内通过验收的“资源节约型住宅建设关键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综合了十多项节能技术。从技术参数来看,每项技术并非都是“高精尖”。但通过合理的布局,结合小区自身的建筑、环境特点,总体节能效果得到了专家肯定。

  科学评价体系亟待跟上

  一种替代汽车燃油的新型燃料,节油、排污指标出色,却无法评估其对发动机潜在的损耗,因而在推广中遭遇瓶颈;国内某县城曾想把道路照明灯换成新型节能灯泡,专家却发现,考虑当地工厂企业的作息时间,新灯泡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更有甚者,个别部门为了赶上节能“热潮”,把国外的节能技术和参数一并“拿来”,作为落实节能工作的举措,却无人考虑该技术在当地环境中究竟能发挥多少作用…… 随着“节能”成为全社会热点,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技术创新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手段。但业内人士也不无忧虑地表示,相比于逐渐升温的“节能技术热”,相应评价标准、应用体系的研究更加缺乏,甚至基础数据都掌握得不够全面。这种现象如不改变,真正能在大范围内普及并取得效果的节能技术,仍然少之又少。

  市科委社发处处长马兴发表示,除了继续在“点上”支持单个节能技术外,他们已开始支持对节能体系的“集成式”研究,目的是将最好的技术用在最合适的环境中。这也代表了本市科技部门在节能领域的工作思路。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应尽快启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同时完善现有的检测评估方法。这样既能让真正的节能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又能避免节能“过热化”带来的社会浮躁心理。


本报记者 章迪思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