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09:06 南方日报

  钟少华

  今年4月底,我到香港参加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的学术会,与会学人皆提到,这位开拓了西方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先锋,他到华的第一天,是在广州十三行居住的。而现在十三行已经荡然无存。这几天我到广州小住,原本想去十三行老街走走,不料在街边见小报头版:“十三行老街大火”,于是我们只好拐去了沙面。

  从高架桥下转弯,一下子就从喧嚣的闹市转入一片宁静的绿荫。这里是广州的宝地,珠江白鹅潭边的小岛,四周整齐耸立着一栋栋各具风格的西式旧楼,各楼大门多紧闭,难见楼中有人否。但从门上装饰的图案和各种花样铁窗和台阶看上去,恐怕这里在20世纪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岁月,曾经有过多少绅士淑女嬉笑着流连其间。而楼群围成的中心区是长长的花草地盘,并且由繁茂的榕树和樟树守卫着。看这些高过楼顶的雄姿苍劲的老树,基本不会小于100岁吧,它们应该是广州近代变革的见证。从书本上知道,这里曾经是外国领使馆区,但是如今在任何一栋楼周围都看不到痕迹。我们慢慢踱步绕行,没有找到一个具体说明的牌子(仅在入口处有两块说不清楚的牌子),反倒是偶尔闪出一些政府部门或公司或饭店的招牌,让人搞不懂现在这个沙面到底让游人看什么。记得澳门有个景点叫做“葡韵风环”,汉口有个旧领使馆区,全部原样开放,并且有各种展品和说明。而这里只能凭游人猜测,我也真看见三五位外国游客,拿着相机四处张望,但恐怕同我们一样是大失所望。

  我们漫步走到中心地区,路边有一座教堂,淡黄的尖顶在阳光下闪耀,斑驳的铁门外的墙上刻着教堂名称,铁门里的宣传牌上有教徒们精心书写的信仰心得,说明这是一座活着的教堂。但是它的紧邻,则是公安局的派出所。我拿出相机,拍下这一对邻居的奇特景象--文化与武化。

  再往西边走不远,已经看见珠江上滑过的游船,江水在细雨朦胧中静静淌过堤边。我不由联想,如果这里放上一尊孔丘老先生的像,座上刻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应该是蛮对景的吧。但是这岸边放着的是两尊8吨重的铁铸炮,是1841年在佛山铸成的,质量较差,恐怕从来没有发射过炮弹,现在运来这里冷视江面,变成小孩子爬玩之所爱,与此景此情似难相融。

  沿江花丛处立有牌子,写着“沙面公园”,很少游人,我们走进去,赏花、赏树、赏云、赏江、赏人。见到一间西餐馆,就坐下点一客索然无味的牛排,边嚼边观雨景。脑子里一片空白,没有什么百年来的广府文明史迹来唤起我的深思。真是遗憾。在中国历史中,这里是近代中西文明开始碰撞与交流的重要地方,让传统的中国人看到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在这儿生存,也让工业革命后的西方人在这儿开始了解中国。现在几百年过去,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走上了富裕和谐的前程。但是广州的文化形象在这儿实在太模糊了。我后来向广州荔湾区的居民打听:沙面究竟算什么?是旅游区或商业区或生活区?她们没有给我一个答案。我又到书店想找点关于沙面的图书,也没有找到。我只好胡想:这里其实恰是体现广府文化精粹的地方,如果能按照现代博物馆的方式规划,打开一些楼房,放进去各具特色的主题家具,或弄成主题展厅、怀旧宾馆,中心区举办一些各式高档文化活动(不要像“上下九”那样做买卖街),撤去一些不应该租出去的合约,欢迎外国商人来合作经营,等等,把真实的开放的历史文化显现出来,我想广州会更美丽,是一种有底蕴有信心有风度的美丽!

  我期望新沙面能够成为广州的骄傲。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